先開墾梯田要選擇適宜的地點來規劃,焚燒清除雜草林木,破土墾耕,開拓田塊。
接下來就是根據山勢高低築成有層次的臺階,從山頂到山麓,把整座山開成層層的梯級,在邊緣築起高於田面的階埂,這樣便可包裹住農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山民們還可以透過平整土地,開溝起壟等措施澆灌種植穀物,梯田種植主要講究因地制宜。
由於梯田需要大量人力修築和維護,所以這種精耕細作的種田方式很難在地廣人稀的社會形態下得到推廣。
在歷史上要到兩宋時期,梯田才會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這也是為什麼宋朝之後各個朝代,南方經濟都是超越北方經濟。
殷無咎在建立大夏帝國之初,他就下令南方官員要把梯田這種精耕細作的種田方式編寫成書,這樣有利於在全國推廣開來。
這十幾年來南方百姓明顯取得不錯成績,糧食產量節節攀升,就連西南地區的梁州、益州、黔州都在大規模利用丘陵山地開墾梯田。
隨著精耕細作的梯田方式推廣開來,南方大開發得以全面鋪開,大夏帝國的耕地面積迅速暴漲,因此這才沒有發生糧食危機,暫時延緩陷入馬爾薩斯陷阱。
發展的問題只能靠發展解決,這是一種積極的挑戰方式。
當前問題解決不了,那是因為能力不夠,但是努力發展會使生產力變得更加強大,從而自然而然的解決問題。
這麼多年以來,大夏百姓的生活水平基本恢復到盛唐時期的開元年間,一斗粟米普遍在十五錢到三十錢之間,很多地方的陳糧粟米只需一斗十錢。
美中不足就是鹽價還沒降到開元年間,一斗粗鹽在五十錢左右,對比以往降低一半有餘。
其實底層百姓倒是吃得起鹽,可大部分人還是用不起鹽,對於他們來說想要把肉類和蔬菜製作成醃製品,這鹽價成本實在太高。
其實古代百姓都能吃得起鹽,每年攝入多少克鹽都能算得一清二楚,畢竟這玩意又不能當飯吃,鹽吃多了會出人命的。
古代百姓更多屬於用不起鹽,比如要把肉類和蔬菜加工成醃製品儲存起來,那麼就要消耗大量粗鹽。
以前鹽價常年維持在一斗百錢,逼得很多人鋌而走險買賣私鹽。
無奈之下,殷無咎只能遵從市場規律,他也逐步調整鹽稅降低價錢,從一斗百錢下降到一斗五十錢,並且提升製鹽技術,降本增效擴大產出。
只要官鹽在市場上擊敗私鹽,那就不用擔心私鹽份子還會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