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國求知心切追問道:“公主殿下,您是如何得出我們祖上是漢人?”
殷琅嬛自信滿滿補充道:“上古時期先民們為了應對你死我活的戰爭,在指揮排程上自然就會高速發展,隨著而來便是文字、冶金、建築、醫學等文明特徵,在這過程中戰鬥力最強大的部落聯盟就會佔領最好的地盤,由此從部落進化到國家。”
“諸夏先民率先進入國家狀態,歷代君主為了有別於其他部落聯盟,於是就把四方地域的部落聯盟統稱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並且開始實行夏君夷民的政策,封建諸侯,開疆拓土。”
“由於諸夏諸侯擁有更強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所以從戎狄蠻夷腳下爭奪到更多土地,而那些在戰爭中慘敗下來的部落,要麼融入諸夏之中,要麼遷徙到更加偏僻的地方。”
“商周時期諸夏諸侯便跟四方地域的部落聯盟展開大戰,後來諸夏百姓歷經兩漢四百年後變成漢家百姓,諸夏變成漢人古稱之一。”
“至於這些遷徙到邊緣區域的部落,便會根據所處地域的情況,從而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諸如西北羌人所處環境在高原地區和山間盆地,耕地面積相比平原地區較為稀少,故而只能以農牧混合的生產模式。”
“而更靠北的地方因氣候寒冷,使得降雨量非常稀少,就連農牧混合的生產模式也維持不了,只能因地制宜發展畜牧,藉助廣闊草原低成本飼養牲畜,透過大量牲畜來獲取生活所需的物資,例如肉類、奶類、毛皮、燃料等等。”
“礙於草原季節和氣候規律,草原部落需要定期進行轉場,從而表現出逐水草而居的特徵,而這便是遊牧部落的起源由來。”
李奉國、李光顏、李光進聽著殷琅嬛娓娓道來,他們三人感到震驚無比。
因為殷琅嬛的知識儲備完全跟他們不在一個次元之上,所以她可以站在更高維度去抽絲剝繭,而這些華夷之辨的知識也是殷無咎教給她的。
大夏立國至今過去三十三年,大夏朝廷在各州建造許多書院,教材書籍皆由朝廷提供。
而這裡面所教內容皆為殷無咎特別定製,其中就有關於諸夏文明的誕生和遊牧胡人的起源,重點強調華夷之辨的認知。
“公主,這麼說來我們從今以後就是漢人啦?”
李奉國沒想到還能這樣得到身份認可,他本以為這輩子和後代子孫永生永世也擺脫不了胡人身份,不曾料到融入勝利者的陣營也能成為漢人。
殷琅嬛站起身來走到李奉國的面前,她理所當然說道:“你們跟漢人長得一模一樣,又是同樣說著漢語,衣冠服飾大同小異,只因天災人禍導致牒譜遺失,故而千百年後忘記先祖究竟出自何處。”
“你們還活著就是最為有力的證據,它證明著你們先祖曾經輝煌過,而今你們所要做的就是翻開新的一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輝煌,讓後代子孫永遠為你們而感到驕傲!”
這話一出,李奉國、李光顏、李光進三人再也沒有心理負擔,他們開始認為自己本來就是漢人,畢竟所有人都是崇拜強者,所有人都想成為強者。
殷琅嬛大肆吸收大唐降將,她以公主衛隊一千精兵為骨幹力量,以此作為根基進行擴編,規模數量從一千人馬增加到七千人馬。
這七千人馬不再以公主衛隊為部隊番號,而是以封地為軍團番號,故而這支軍隊稱為“大宛軍”。
隨著殷琅嬛的封地疆域越來越大,她確實需要組建親兵部隊,只有這樣才能守住河中地區和吐火羅地區。
大夏朝廷對於西州軍的兵力規模嚴格限制,只允許擴編到一百零八個營,多出編制朝廷一概不認,更不會提供錢糧軍械。
天佑四年,十月初一。
洛陽城,琅嬛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