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5章 王朝亡於財政

李紘出任清河太守以後,他才知道向商人徵收資產稅存在巨大弊端,這反而只會增加官吏腐敗。

在社會複雜的體系下,官與商的角色錯綜交織,往往有官員試圖以手中那把無形的權力之鑰開啟財富之門,而商人則精於編織利益之網,渴望藉助官員手中的權力槓桿攫取更大利益。

這種看似本能的相互吸引,實則是人性弱點與制度縫隙交織下的產物,不僅超越簡單的道德評判範疇,還觸及社會治理的深層肌理,背後錯綜複雜的關係網和利益鏈讓人眼花繚亂。

廉潔清明與自我節制誠然能指引人心向善,但在官商勾結的暗流湧動下,這種高尚道德顯得尤為微弱,僅憑個人的道德自覺,難以築起抵禦誘惑的銅牆鐵壁,正如獨木難支大廈。

殷無咎好歹也是從現代社會穿越過去的人,他太清楚官商勾結根本防不勝防,任何制度在人性面前都會變得漏洞百出。

這也是為什麼殷無咎在位期間重點加強整肅吏治,使其各地州郡政通人和,而不是去打擊官商勾兌,他可太清楚這其中的利益關係。

李紘知道殷天驕已經沒有耐心,他對著在場人士苦口婆心說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朝廷政令不可違抗,這是皇帝陛下和宰相們的集體共識,大家該出錢就出錢吧,你們也可以透過分家合法避稅!”

眾人對於李紘這般言論自然不會苟同,這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相當於平白無故割肉出去,這能同意下來才怪呢。

清河別駕崔邠聲淚俱下勸諫道:“昔日暴君漢武帝頒佈算緡令,凡屬工商業主、高利貸者、囤積商等,全部都要據實向朝廷呈報自己的真實財產數字。”

“這些年朝廷下達徵收資產稅以後,全國各地富商巨賈爭相藏匿自己財產,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廷和商人永遠處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迴圈鬥法關係。”

“齊國公……三十三年啦……大夏國力如旭日東昇蒸蒸日上……萬萬不可毀於這一旦啊……”

崔邠乃是來自清河崔氏,他極力反對向商人徵收資產稅,認為朝廷這樣巧設名目,只為榨取富商巨賈的錢財,這將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李紘自然能夠理解崔邠在擔憂什麼,他唉聲嘆氣說道:“那你有何良策啊?陛下所派禁軍已經快要來到清河郡,你總得想個辦法讓我有所交代吧?”

崔邠看待問題非常長遠,他認為歷朝歷代都是亡於財政,可從來沒人願意說句實話。

尤其是在收稅和花錢這兩個問題,史官永遠只會站在收稅的角度上,說了半天都是什麼王朝後期收不到稅啦!

可是崔邠則是站在花錢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他透過蒐集史書典籍的各種資料,發現任何一個王朝後期,所收稅錢都是遠遠超過立國之初,與之相比不知道增加多少倍。

那為什麼還說錢不夠花?

這錢到底都花哪裡去啦?

為什麼王朝初期收稅少,還能留有巨大的財政盈餘呢?

崔邠認為這是因為王朝初期花得少,所以哪怕收稅少也可以留有財政盈餘,而這裡面的關鍵問題在於為何需要花這麼多錢?這真是非花不可嗎?

李紘和崔邠兩人對此進行交流,他們不約而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朝廷本身就存在浪費和貪腐,這是一個巨大的窟窿在那裡嘩嘩往外漏水。

最要命的是,這個窟窿還會隨著水位按比例擴大,無論朝廷徵收多少稅錢,不用多久便會全部花光,屆時又要繼續加稅。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在開源和節流這兩個問題上,李紘非常贊同崔邠的節流理論,他多次上奏朝廷節省開支,而不是缺錢就想著擴大稅源增加財政收入。

崔邠篤定人性貪婪慾壑難填,國庫收入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