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其所言又是不虛,那些關於佛子下世的傳聞自己也曾聽說,作為一個親歷者有如此表現也不假,且其被西夏封為國師,甚受禮遇,大宋卻未對他有加什麼封號,只是聞名於佛界與政府並無任何交集,想來是出自於心的崇敬。
“大師以為本王當如何應對此事?”段譽琢磨了一陣,想不出金赫所言有何不妥,也看不出他有什麼惡意,便相詢道。
“國主,佛祖曾言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大理內亂頻發,百姓貧苦,皆因高氏弄權。如今亂象又生,危及社稷,國主當應皇帝之命邀宋使入滇主持正義,不能只顧及自身安危,而大宋即以國主為正統,想必也不會讓您處於高氏的刀兵之下,再者也是國主重新主持軍國之事的良機啊!”金赫觀其眼色閃爍,知段譽已然心動,便加了把火說道。
“嗯,法師之言甚是,我即刻傳諭各部蠻長暫息兵戈,迎接大宋使臣入滇調停各方,平定叛亂!”段譽終於下定了決心……
第二百三十三章 善闡城
段譽下定了決心依靠大宋平息叛亂,整頓朝綱,臨朝親政。他首先頒下旨意義正言辭的指出叛亂是不合道義的,是違背和平的,是分裂國家的惡劣行為,為了實現國家和平,為了安定團結,他決定向大宋求援,請其主持正義,平定叛亂,號召各部響應和談,止戈息武,坐下共商國事。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對於國主的旨意應者寥寥,但大部分人都停止了行動坐觀形勢發展再做定奪,可也有橫的主兒,根本就不理睬什麼聖旨,依然我行我素,該幹啥幹啥…
高順貞接到國主的諭令後十分生氣,他不但不為自己說話,還要拋棄自己另起爐灶依靠大宋解決問題,簡直不將高氏放在眼裡,他立刻徵調兵勇準備向都城進發興師問罪。他之所以這麼大膽,也是有底氣的。為了削弱段氏勢力;控制國政;至大理國後期;高氏有意在軍事上採取了強高弱段的方針。
高氏一方面把大理**隊的精銳置於他們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則著力發展高氏的地方武裝,而在王錢之地軍事力量反而相當薄弱。因此在大理國後期的政治衝突中;高氏子孫誰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帶兵入京;廢相立相,段氏卻只能乾瞪眼毫無還手之力,段譽的不配合讓他起了‘換馬’之心!
另一個不服的是屬於烏蠻的羅婺部。由於段氏建立大理政權依靠的均是滇東、滇東北、滇中、滇南及黔西的烏蠻,建國後大肆封賞,減免徭役。這些被封的烏蠻貴族都是世官世祿,管土管民的大、小封建領主。其中烏蠻貴族阿而為羅婺部長。他常侵佔鄰近各族人民土地以擴張自己的領地和勢力範圍。
至今烏蠻阿而併吞諸蠻聚落三十餘處,分兄弟子侄治之。皆隸羅婺部。勢力的日漸強大,讓羅婺部的野心也隨之膨脹。他們利用動亂之際也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卻不去攻打高氏盤踞的地盤,而是攻伐周邊的小部落,大肆吞併他們的人口和領地,對於國主的詔令他們只當是笑話,不僅沒有停止征伐,反而加快速度,意圖迅速搶佔地盤擴充實力準備對抗討伐…
面對如此形勢。段譽除了放放嘴炮毫無辦法,但是已接到其求援信的高寵卻不能任其發展,挑戰大宋的權威。限於皇帝的命令,也就是說戰爭只是帶有懲戒性質的行動,他不能發動全面戰爭,只能進行有限的打擊,進而實現皇帝的戰略企圖。現在兩隻鳥出頭了,高寵就決定拿他們開刀了。
早在數月前高寵就已經接到皇帝下達的戰備命令,要其做好對大理作戰的準備。他便領狼翼軍南下至瀘州,以軍事演習為名調集兩路府軍展開戰前訓練,囤積物資,同時在當地土著中挑選精壯編入隊伍。這些人自幼生活在山區,擅於攀登,而且多與大理國的邊民發生爭鬥。熟悉他們的作戰方式,可為己所用發揮他們的特長。彌補他們不熟悉山地叢林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