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英國的張訓並不清楚這些事,他只知道自己不能辜負了蘇青的一片真心。
於是在與商務印書館的工作人員談判的時候,張訓在對方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後便也沒再堅持,爽快的簽下了合約,將自己的所有小說全部授權給了商務印書館出版。
要知道他不論是在法蘭西跟伽利瑪出版社談判亦或是在英國跟企鵝出版社交鋒,可從沒吃過苦頭。
張訓總會用所有能想到的辦法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商務印書館也十分滿意這次的合作,在得知張訓得身份之後。
要知道現在商務印書館翻譯的所有國外著作基本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
那些作品因為時間久遠已經被刊印過太多次了,他們的版權也不是多麼昂貴的存在。
但是本世紀依舊還活著的國外文學大家的著作卻並沒有被他們獲得。
當然,那些教科書和專業類書籍並不在其中,這些書的作者希望自己的學術思想遍佈整個世界,因此他們並不會在版權的價格上多加阻攔。
畢竟這類書太小眾了,有的書甚至出版社根本不賺錢,只是為了名氣而已。
但那些活著的國外文豪,他們並不喜歡華國的環境,在有人發現自己的書在華國大肆售賣,而作者本人卻並沒有收到任何購買版權的通知。
而只要有一個人知道了,整個圈子就基本全都知道了。
商務印書館的工作人員自然也知道這其中的困難,他們也知道華國的版權意識沒有這麼強,畢竟就連當初的京師學堂都幹過盜版民間出版社印刷的教科書用以牟利,最後還是商戶們團結起來向當時的清政府施壓才促使相關的律法進一步完善。
包括近些年,即使國內戰亂不止,但有關版權的律法一直都在進步,只是要想達到國外這種地步,還需要很長時間。
也是因此,在得知張訓認識許多國外文豪的時候,很難不讓商務印書館的工作人員產生幻想,期望可以依靠張訓這條線再次搭上這些歐洲文豪們。
畢竟歐洲的文學小說在華國的知識分子群體裡是很受歡迎的,只要他們能拿到版權,到時候一定會供不應求的。
張訓對待自己的同胞總是有一種奇異的寬容心,這讓他在面對對方的過分熱情時並沒有因為不適而拒絕交談。
不過在兩人離開之後,張訓還是鬆了口氣。
時間很快來到了1929年的七月,剛剛在比利時參加完世界文學研討會的張訓在回來後又馬不停蹄的送走了自己最後一批好友。
最後只剩下依舊沒完成博士課程的劉代周跟他的夫人王曼陪著張訓了。
而這也是張訓在劍橋大學的第三年,等到明年七月份,他也要離開這裡回國了。
在那次劇本風波過後,張訓稍微收斂了一下自己的動作,畢竟一月一本確實有些誇張,所以他改成了兩個月一本。
但他依舊沒改自己的售賣原則,畢竟劇本這種東西只能賣一次,所以他依舊是價高者得。
最後這三本劇本分別被一家巴黎和兩家倫敦的劇院給瓜分了,張訓也因此又發了一筆小財。
也許是因為戲劇更受上層人士的歡迎,張訓收到的宴會邀請函明顯高檔了很多。
最明顯的就是在張訓經過查爾斯·道格的建議下參加了兩場宴會後全都看到了威廉·卡文迪的身影,這位卡文迪家族的第一繼承人。
至於特雷弗·喬治,他接受了正府的任職,去了印地支那當了外交官。
張訓只在三個月前收到過他的一封信和一些當地的特產,一些味道很大的香料什麼的。
至於那封信,一半是在說當地的無聊生活,另一半就是在抱怨那裡的炎熱,這對英國佬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