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緒這才稍稍平復些許,看來應對那天劫也不是毫無辦法,至少還有那提到的一線生機。
“然,殊不知,欲奪那炎龍龍珠,無疑亦是九死一生。其之所以決然前往,亦不過是不甘向命運低頭,求一心安而已。與其三年師友相伴,情同手足,吾又怎忍心見其孤身犯險?明知此行兇多吉少、有去無回,吾卻深陷無力之境,更無法剝奪其這僅存的一絲希望。唯能默默祈願,望其能衝破桎梏、逆天改命,握住那微茫之生機”。
“臨別之時,其以十二卷典籍、三篇功法心得相托,且託以重任,囑吾繼尋下任神師,將此諸般遺贈於其。其言此乃歷代神師傳承,彼於大陸尋覓八百餘載,都不曾尋得,如今天命將至,無奈託吾接續其未盡之路”。
“擇於吾,大抵有二。其一,念及三年的情誼,吾自是可信之人。其二,則是因唯有丹師,才有可能進階神師之位,吾亦身為丹師,尋覓之路稍顯更易。初起之際,吾亦茫茫然不知何所起。幸蒙其示,方曉世間凡俗丹師,能晉七階者,猶如滄海遺珠。而能為神師者,於神術臻至不惑之境前,心火修為必先達六階之衡。由此吾遂明徑,唯先覓那高階丹師,方有契機得遇神師”。
“此後,吾便毅然踏上這漫漫長途。縱荊棘載道,亦未敢稍懈,一心求那渺茫之機緣,期有所得。然悠悠近四百載歲月流逝,卻始終未能尋得那傳承之人。吾亦深感無力。”
“幸而得其三年教導,讓吾在後續的修行之途順遂無虞,一躍成為這九州之頂級丹師。吾心籌謀,既難覓其蹤,何妨引其來尋?遂立此丹谷,期聲名遠揚於九州,令諸般丹師紛至沓來,或為尋得神師之捷徑。然百餘年過,丹谷之名雖振,神師之影卻未現,而吾大限將至,念及故人所託,遂定將諸般隱秘藏於此處,傳之後世”。
“吾於谷中設規,凡九州丹師來者,心火修為達六階,皆可執開啟此樓之鑰。為保萬全,吾特以天罡玄鐵築樓,縱得開啟之法,亦難破樓中諸處。其血印之門,更需具神根與心火血脈者方能啟之,即便是古稀神者,亦莫能輕易破之。諸事既畢,吾心亦安,縱去亦無愧故人所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