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幽”了自己,沒“忽悠”觀眾。
以前的周星馳電影讓人笑哭,《長江七號》則讓人真哭。
父子情本來就感人,周星馳不斷用針扎著觀眾,刺人掉淚,牆上有百十隻“小強”那一幕,觀眾可能更多感覺到心酸。貧寒家庭,老爸當民工供養兒子上貴族學校,自己卻在一次事故中險些罹難。開開玩笑就能把觀眾弄得很HI的周星馳這次也開始了說教,有點像《大話西遊》裡從頭到尾喋喋不休的唐三藏,還特“主旋律”。他對兒子不斷重複:“我們雖然窮,但我們不說謊,我們也不打架。”這話很簡單,一點不“後現代”,但讓人起笑紋的時候心同時顫抖、悸動。無論從外型還是效率來看,周星馳的確老了,但他的眼神更溫柔,這段父子情,用非常態環境、經歷把“爸爸”、“兒子”、“愛”做了一次周式闡釋,讓人體會到周星馳心中最本真的東西。
貴族學校生活是《長江七號》笑聲的策源地。無比肥胖、壯碩的男女小學生;梳得油光水滑的富家子;同學裡的幫閒兼幫兇;勢力還愛吃鼻屎的老師等等,這些符號在周星馳系列影片中都似曾相識。飛上天的徐嬌,以雙手合十方式俯衝向地面,類似POSE《功夫》裡也用過,真正起奇妙化學反應的是外太空超級狗“長江七號”的加入。“長江七號”外型可愛,既弱小也強大,善良是它最大的特點,它可以變幻表情逗孩子們開心,它可以犧牲自己挽救徐嬌爸爸的生命。它是真正的精靈,是窮孩子徐嬌關於世界最美好的認識和想象。我相信,“七仔”用掉全部能量後逐漸逝去的那部分戲,會讓無數觀眾淚流滿面。
有人說《長江七號》更適合六一兒童節放,或者小學生開班會後組織集體觀看。這話很對,相當強。能讓兒童笑,那一定是最好的喜劇片。透過兒童的哭和笑,讓成人觀眾哭、笑、思考,就更加了不起。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夠爽”,因為《長江七號》改變了周星馳電影“笑”果佔80%的局面,而成了淚:笑大致是4∶6的格局。李安拍完《臥虎藏龍》後說,“武”,就是“舞”。或許,老去,越來越接近“感動中國”人物的星爺認識到:“哭”,就是“笑”,它們本質一樣。
我發現趙本山小品也從“爆笑”慢慢過渡到“笑中帶淚”,題材從純粹段子到有人文內涵,跟周星馳軌跡接近,這不是一種“招安”,更像是兩大笑星的“有組織從良”。《長江七號》是一次反動,但不僅於此,它是一部非典型性周星馳電影,星爺或許是想在純逗樂子和關注人類、社會之間來點修正。片尾Bobby Hebb的老牌溫情歌《Sunny》有點像老瓶裝新酒,但基本為電影定了調:在溫情脈脈的外衣下,《長江七號》把淚和笑當成了能量相當的武器。周星馳不僅能讓觀眾笑得噴飯,也能讓觀眾先哭後笑,笑中泛淚。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物慾時代的影畫神經試劑
時代不會是天鵝絨一般的平坦小腹,而是槍聲中翻越汽笛聲中超越的厚重書頁,在版權頁上粗粗印上幾個大字:念奴嬌·膠片懷舊。
物慾時代的影畫神經試劑
菲茲傑拉德描述海明威:一個身材魁梧、渾身是力的農民。如水牛般健壯,是一個地道的運動員。他隨時都可以過他筆下所描述的那種生活。如果他的身體條件不允許他過那種生活,那麼他就決不會去描寫那種生活。是的,姜文隨時都可以過他鏡頭下所描述的那種生活。當然,時代已經不允許了,時代不會是天鵝絨一般的平坦小腹,而是槍聲中翻越汽笛聲中超越的厚重書頁,在版權頁上粗粗印上幾個大字:念奴嬌·膠片懷舊。
《太陽照常升起》跟《陽光燦爛的日子》形同“雙胞胎”,一個城市一個農村,年代烙印不會因為地域不同而變異,因為太陽都一樣。《太陽照常升起》故事並不複雜,三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