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船就跑得起來。
所以賣賣賣!
既然他們想買,小高打算把軍備廠打包賣給他們了。這些雖然也算優質,但這個行業的前景已經註定了,不會有大爆發了。
其實在不對老蔡妥協、不賣資產的情況下,高方平還有另一個辦法推動對日貿易政策,那就是:整倒老蔡。
雖然老蔡現在接近滿血,但可以利用蕭的裡底,在買辦盧俊義的問題上進行深挖。
以高方平現在的功績和聲望,只要高方平把這個“賣國事件”組織出一定的邏輯來,就可以交給御史臺官張克公,由他出面收拾老蔡。
張克公乃是“大宋紀委書記”。
大宋這方面是有憲章規定的,被御史臺官彈劾之後的宰相,必須辭職。
這個規矩看起來很玄妙。之所以說是“御史臺官彈劾”、而不是刑部大理寺什麼的來糾察,這表示了一個政治基調:入朝者不死,入常者不罪!
大宋沒有可以審判宰相的法官,且刑部是宰相下屬機構,很難有邏輯稽查上官。而刑部查了就是國案,就有大宋律為線了。於是大宋的邏輯就是:言官說話不需證據,他們只是彈劾。
當然御史中丞正式彈劾宰相的時候不能莫須有。這麼重大的事一但啟動了,那就代表御史臺真有大猛料在手,於是這是組織上給宰相的最嚴重警告,形成所謂的大宋規矩“御史彈劾則宰相辭職”。
大宋要面子,要政治正確,宰相退位就行,不追究刑責。所以只能是“紀委”彈劾而不能是大檢察官以國法起訴。
紀委彈劾不是罪,國法開始執行魯宰相的時候,那就是真的滿門抄斬了。
所以在大宋的這條規矩下,要整倒老蔡高方平其實是勉強做得到的,只要能透過蕭的裡底把盧俊義拐賣大宋鐵匠的事給收集來,又把盧俊義是蔡京門生這事聯絡起來,有這個邏輯,足以讓御史臺正式啟動祖宗程式。
一但真的開始彈劾,老蔡當然不會硬頂,因為他已經沒有聲望了,一但硬頂最終被定罪後,那就是滿門抄斬的結局。這麼大年紀的他當然會馬上辭職免罪。這也就是大宋的政治邏輯。
而要收集這些黑料,蕭的裡底絕對配合高方平,因為買大宋鐵匠的事絕對是牛溫舒們那些遼國愛國派的政策,蕭的裡底需要找理由打壓他們。政治就這麼一回事。
至於要把蔡京和盧俊義聯絡起來真的不難,只是說會把老丈人樑子美也給牽連了,以前那年年歲歲的生辰綱運往汴京,又不是秘密,高方平真有能力把這些事整理成為御史臺正式對老蔡宣戰的邏輯。
是的紀委整人只要有完整邏輯就行,他們不是刑部,無需完善證據鏈。
這就是整倒蔡京的方式。
可惜蔡卞他們弱爆了,沒能力推動出這個邏輯來,或者是他們自身在這個邏輯裡陷的比蔡京還深,當然就不敢去走張克公的門路。
高方平能做到但不想這樣。這太猥瑣太陰險了,高方平鬥爭依靠的一向是霸氣而不是陰謀,一切都是陽謀直接開幹。高方平不想在這個自己即將拜相、舉國繁榮的現在開很壞先例對宰相迫害。
而且整倒了王祖道後,蔡京的種種作為也代表他不掙扎,正式承認了高方平的接班人身份。所以現在高方平沒邏輯和戾氣去整倒老蔡。這同樣是開比較壞的政治先例。
留著老蔡作為一個半傀儡在臺上,來為高方平的政策簽字,這是有好處的。老蔡是拿到利益後就會政治妥協的人,若一個不小心換張克公或者張叔夜那種固執剛烈的人上來,他們一但某個問題上不認同豬肉平就完蛋了,政策永遠都別想推動。
所以老蔡那種大奸佞也是有用處的
於是出賣軍備資產,換取老蔡在政策上的支援,只有先這麼拉扯著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