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許有宗教信仰的政策。哪怕是最為溫和的佛道信仰都不行。

這沒什麼對不對的說法,直接就是立場階級等等高度的問題。

但凡有些作為的皇帝都比較重視這些問題,同時推崇儒家的部分思想,那是有原因的。

儒家高方平也不喜歡,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是思想而不是教派。所以由此開始就是性質上的不同。對於成熟的政權來說,和教派已經是天然對立,如果僅僅是地痞黑幫那也算了。好歹但凡老百姓都痛恨黑幫,所以只要需要,官員隨時可以反手教黑幫做人,還有官聲民望。

但是某一種信仰思想又是幫派性質加身,又擁有群眾基礎的情況下那就真的不是兒戲。就是這個原因,歷史上的方臘危害比宋江大的多,猛的多,起事的時候百萬之眾響應。最終被童貫剿滅了。

對不對先不說,人都是自私的,方臘想當皇帝這是正常的。所以成王敗寇也沒什麼好說的。這些不談,只說這個過程平白無故的死了在古代本就珍貴的人口,耗費太多錢糧在其中,事實是沒有贏家,天下更亂,老百姓更苦而已……

三月天的陽光明媚,照耀著繁華慵懶的汴京,一切都祥和了起來。

李清照已經離開,甚至沒來再見高方平一面,只差人送來書信一封,內容是一句高方平當時寫的詞,現在李清照如數還回來:相見不如懷念。

然後下面還有些字,李清照寫道:“這句乃是當初高兄送清照的,清照這人別的不會,就愛賣弄文辭,覺得高兄這句過於單調,現在在前新增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高兄覺得還入得眼嗎?”

在下方,清照生怕高方平看不懂,還寫道:“有些人可以長久的留存在記憶中。而又有些人近在身邊卻形同陌路。清早每每回想初見高兄時的情景總是會心一笑。這便是高兄當時的心境‘相見不如懷念’。為了應景,清早新增一句高兄勿怪,其實清照覺得蠻貼切,此間少年此間事,留待將來的人去評說。”

高方平看信後昏倒,李清照真的是個大才,根據兩人間的際遇,竟是把後世才該有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說了出來。她是個爛漫的文青,喜歡把一切東西想得很完美,然而事實上一切都不完美,有太多的缺點。她擔心和高方平間的際遇如同他和趙明誠一般,慢慢出現不完美。這種心境下,在她這種文青大才女的心思裡,“人生若只如初見”自然也就提前出世了。

這個時期,李清照的處境地位都相對尷尬。她來京也是因為趙明誠病了,做個傳話之人,請宗澤主持公道。至於趙挺之相爺的身後事,不關李清照的事,自有趙挺之的兩個兒子,迎接趙挺之的靈堂帶回密州老家去處理。

作為明媒正娶的趙家媳婦,此事上李清照再一次遭遇了不公正待遇。她沒開口,但高方平知道,趙存誠,趙思誠,這兩個趙家的大郎二郎,在此事中極度不信任李清照,把李清照排除在外了。

介於李清照的父親乃是趙挺之的政敵,這事就算過去多年他們也是耿耿於懷的,又加之李清照和高方平那不清不楚的傳言,的被編為戲本了,他們就更加的不看好李清照了,連拜見牌位都不讓李清照去。

這些事高方平都是知道的,但都不方便介入。只能感嘆趙家人都他孃的是棒槌,他們高興就好吧。也是遇到李清照脾氣好了,若是李清照以趙家明媒正娶的夫人身份,進開封府以此為由告狀,趙家的大郎二郎一定會被老張收拾得要死要活的。

看罷,心有所思的放下書信,高方平喃喃自語道:“清照,一路走好。”

……(未完待續。)

第220章 去參加大朝見

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的改變著。

街市上目下最喜歡出現奇景,是一種奇怪的馬車。看起來外形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