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2部分

關鍵在鐵路,“京奉線”竣工後,要繼續北延,一直修到阿勒錦——即後世之哈爾濱。這條鐵路竣工了,東三省的發展也就有了初步的眉目。這個時候,就可以對俄羅斯提出“重新劃界”的要求。

我要把《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丟掉的領土拿回來。

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1891年才開始修建,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的時候,環貝加爾湖路段還沒有修通,全線開通得等到1916年。沒有這條鐵路,沙俄在遠東就只能虛張聲勢。

陸上不必說,海上俄羅斯也是個菜。沒有旅順這個基地,單憑海參崴艦隊,實力非常有限。如果沙皇從歐洲另派海軍過來,沿途沒有一個補給基地,三萬公里海程之後,等待精疲力竭的俄國艦隊的,就是和日俄戰爭太平洋第二分艦隊一樣的下場——全軍覆沒。

為了俄國人,我也要打日本人。

最後,是為了關卓凡自己。

*(未完待續。。)

第一三八章 變局之關鍵

好兵是打出來的,軒軍是一支成長中的軍隊,這個階段的軍隊尤其需要實戰的磨練,進一步提高軍事技戰術水平,維持血性和殺氣。在更大規模的戰爭來臨之前,用規模適度的戰爭自我“淬火”,是一種最好的練兵的手段。

前文提到的,大規模渡海作戰,帶來的遠端輸送能力和後勤保障能力的提高,也會是徵日的重要成果。

還有,關卓凡認真地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當時是在戰爭期間,兩宮皇太后會因為一個呂氏和他翻臉嗎?

不可能的。

通往最高權力的道路上,關卓凡需要更多的戰爭和軍功的“加持”。

“軍興”,是調動、掌控各類資源的最好籍口。打長毛,美國內戰,平回,剿捻,都說明了這一點。不久前的黃崖山之役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透過這麼一個小小的戰役,前前後後,裡裡外外,關卓凡上下其手,直接間接地掌控了偌大權益;而徵日的規模和影響,又遠不是黃崖山之役可比的。

有時候,戰爭也是保持既有的地位和影響力的必由之途。

諸葛亮六出祁山,鍥而不捨,固然是戰略上以攻為守的無奈選擇,但如果沒有連年不斷的戰爭,在阿斗小朋友已經成年的情況下,諸葛丞相要維持自己的絕對權威,也沒那麼容易吧?

軍功,還是“進階”的最便捷的途徑。關卓凡想,打完日本,不出意外的話。俺該晉貝勒了吧?如果沒有這種成規模上檔次的戰爭。單靠“文治”。從關貝子到關貝勒,得熬多少年?

這是關卓凡為什麼要親自領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僅為取得軍事上的勝利,遣一大將,將一師人馬足矣。但那樣一來,徵日的“檔次”就下來了;而且,具體的軍功,也不關關貝子啥事了,他只有在後方“指揮機宜”的功勞——這個功勞。和直接帶兵作戰,可沒法比。

所以,徵日的規模要適當擴大;徵日的難度,對外宣傳的時候,要大加渲染。然後,順理成章地,徵日的部隊,關貝子不能不甘冒矢石,親自領軍。

當然,只有關卓凡才是穿越者。日本的情形,只有他了解得最為透徹。指揮作戰,只有他才能開金手指,事半而功倍;而且,戰爭要打到什麼程度,哪些“目標”必須清理掉,戰後又該如何措置日本各方各面,也只有他心裡真正有數。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關貝子親自領兵徵日,不算假公濟私。

理由如此充分,如果還有人認為這個日本不該打,俺就“呵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