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明白了,這頭巴伐利亞雄獅為什麼能接連戰勝德甲前四的強隊,甚至是豪門拜仁都不能在他們身上討到便宜。
但布拉格斯巴達並沒有放棄,他們的個性裡沒有認輸,鐵人是他們堅強意志的真實寫照。
主帥普里斯克立刻傳達命令,加強邊路進攻,和對手在這裡一較高下。
這並不是他腦熱,而是球隊本身也擅長邊路進攻。
而且雙方主帥都非常清楚,誰掌握邊路的主動權,誰就能左右這場比賽的勝負。
布拉格斯巴達本場比賽主打3-4-2-1,右翼衛的安赫洛-普雷西亞多是邊路進攻的重要棋子。
他恰巧對應的,是穆帥所在的左路。
第15分鐘,普雷西亞多帶球強突,所幸穆帥速度並不慢,勉強跟上。
在這一側防守,科爾內爾並不奢望穆帥能把對方球斷下,到位防守並形成干擾就行了。
可眼看越來越靠近底線,穆帥開始有些擔心那該死的“拙劣的轉身”。
目前流量值雖然來到80點,但面對對方這種速度和轉身快的邊路球員,還是有些不夠用。
果然,在快要接近底線時,普雷西亞多的一個假傳真扣,晃開了穆帥的防守。
好在是隊友及時補防,才阻止對方傳中。
邊路暫時沒有機會,布拉格斯巴達將球轉移,重新組織進攻。
慕尼黑1860不會給他們從容傳球機會,兩名中場奧斯卡和德雷塞爾立刻撲了過去。
此前他們的中場配置,一直都是偏軟。
儘管德雷塞爾在後腰位置的攔截和防守能力有所提升,但他畢竟不是專業防守後腰出身,在身體對抗上是不佔優勢的。
一旦對方用高點進行壓制,他的短板會被無限放大。
而科爾內爾卻一直使用他們主打三中場,原因是兩名高大中衛能夠給空中來帶優勢。
升入德甲後,科爾內爾繼續沿用這套體系,但他很快就發現,德甲球隊在破解他們中場防守上明顯要比德乙球隊高明得多。
前幾輪球隊雖然取勝,進球如麻,但丟球也不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後腰和中衛之間的防守問題。
這場比賽,科爾內爾想透過位置調整,嘗試一套新的陣容。
就開場的情況來看,效果不錯。
蒂姆-裡德在身高和防守為球隊提供保障,而且他也能在對抗不激烈的情況下有出球能力,已經非常符合慕尼黑1860這支升班馬的要求。
很快,在慕尼黑1860積極反搶下,對方不得不把球回傳,遠離球門。
這樣一來,穆帥三人又重新壓出去,對其繼續展開高位壓迫。
布拉格斯巴達雖然無法滲透防線,但他們能把球權掌控在腳下。
第18分鐘,後場突然送出一記長傳球,打向右路。
揚-庫赫塔傳中被擋出底線,布拉格斯巴達獲得右側角球機會。
四名中衛連同中鋒一起壓在1860的禁區線附近,壓迫感陡然增加。
布拉格斯巴達打的是三中衛體系,但兩名邊翼衛也是後衛。
普雷西亞多是邊後衛,和後腰拉齊回撤到後方進行防守。
另一名邊翼衛澤勒尼在外圍爭搶二點。
換句話說,此刻布拉格斯巴達一共有5名身高超過190cm的球員參與角球進攻。
中場凱里寧主罰,將球傳到前點。
克雷伊奇甩開安德烈-席爾瓦的防守後,斜插前點,甩頭攻門。
皮球飛向球門左上角。
角度刁鑽的甩頭,勢大力沉的頭球,門將希勒根本沒有任何反應,只能目送皮球入網。
【看這次前點頭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