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對國內的情況不太瞭解,很多訊息都是從香江和寶島那邊傳過來的,在印象中大陸還處在六七十年代的混亂狀況。
透過這部電視劇,他們看到的大陸雖然經濟還不發達,但也不混亂,而是平平常常的過日子,《渴望》中傳達出的善良、正直和美好的情感同樣能夠感染美國華人。
這正是家庭情感劇的魅力所在。
從收視率推算,在紐約觀看《渴望》這部劇的觀眾不會超過四萬人,看完之後寫評論的不會超過五十人,寫了評論還能被報紙發表的那就少之又少了。
其中有讚揚也有批評。
林子軒把報紙上的讚揚收集起來,批評扔掉,準備寄回國內,這算是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和華國電視臺在海外取得的一項成績。
作為下屬,時不時的向領導彙報成績是思想成熟的表現。
第一百二十章 兩條路
林子軒把中文報紙上和《渴望》相關的評論寄回國內的同時,還附帶有一份工作總結。
在這份總結中,他簡單的介紹了美國華語電視臺的情況。
美國的華語電視臺從1974年開始出現,早期大多是寶島人創辦,後來移居美國的香江人相繼開辦了華語電視臺,兩者幾乎壟斷了美國的華語電視市場。
這些華語電視臺普遍存在著規模小,資金不足,缺乏製作節目的能力,競爭激烈等問題。
正因為如此,他們只能向香江和寶島的影視製作機構購買節目播放版權。
在林子軒看來,這是國內電視行業進入美國華語電視市場的大好機會,因為國內的節目製作費用低,相對應的出售播放權的價格也低,很有競爭力。
舉例來說,寶島的電視劇《戲說潛隆》的製作費用高達上千萬,《渴望》的製作費用只有一百萬,兩者的集數差不多,在出售時《渴望》自然更便宜。
他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用低價的電視節目衝擊美國的華語電視市場。
一旦國內的電視節目在美國的華語電視臺紮根,就會在華人中產生影響,起到宣傳作用。
他的結論是,華國電視臺應該走出國門,把臺裡優秀的節目推廣到海外。
在洋洋灑灑的說了一通後,林子軒沒有忘記提一下自己。
他不滿足於目前取得的好成績,決定再接再厲,把華國的電視劇推廣到美國的西部去,不僅僅是紐約,還有洛杉磯和芝加哥,要讓華國的聲音和訊息傳遍整個北美地區。
這其實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他真正的想法是能再忽悠兩家華語電視臺就不錯了。
不過工作總結嘛,總要暢想一下美好的未來,給領導一種你有遠大抱負的印象。
這件郵包寄回國內後,收件人是李虹。
李虹透過國際長途和女兒交流過,知道在美國推銷國內的電視節目並不容易,畢竟美國華人中粵語觀眾佔據大多數。
林子軒提出的用低價佔據美國華語電視節目市場的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就看華國電視臺有沒有進入海外市場的決心了。
她把郵包轉交給了華國電視臺的高層,《渴望》能夠在美國播出,這是電視臺的榮譽。
華國電視臺的高層看到林子軒的工作總結,對要不要進入海外華語電視市場,以及用什麼方式進入進行了討論。
對於美國華語電視臺的現狀,華國電視臺的高層有過了解。
電視臺在美國有常駐的新聞記者,打聽這種事情並不困難,“讓華國的聲音和訊息傳遍整個北美地區”,這句話擊中了華國電視臺的高層。
這和上級宣傳部門提出的要求一致,相比較於推廣電視節目,他們想的更高更遠。
經過討論和協商,華國電視臺的高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