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的支援,讓李元嬰充滿了力量。
“元嬰,你真棒!”林婉兒眼波流轉,滿眼都是崇拜。
“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行的!”蘇瑤也投來讚賞的目光。
李元嬰將兩位佳人擁入懷中,感受著她們的溫柔和體貼,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放心吧,這才只是開始……”李元嬰望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天色,意味深長地說道。
這時,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顫巍巍地走到李元嬰面前,遞上一本破舊的書卷……
李元嬰接過老者遞來的書卷,撣了撣上面的灰塵,發現竟是一本殘破的《詩經》。
老者渾濁的雙眼望著李元嬰,用嘶啞的聲音說道:“老朽也曾讀過幾句詩書,這新文學……唉……”他欲言又止,搖了搖頭,蹣跚而去。
李元嬰看著老者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即便新文學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社會上仍然存在一些對新文學抱有舊觀念的人。
就像這位老者,或許他並非反對新文學,只是對舊事物的消逝感到惋惜。
新文學的風潮席捲長安,大街小巷都在討論《元嬰詩集》和《大唐風雲傳》。
之前還對新文學嗤之以鼻的劉讀者,現在也成了忠實粉絲,逢人便安利:“這《大唐風雲傳》寫得真叫一個絕!那情節,那人物,簡直了!” 書商王老闆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之前囤積的新文學作品,現在全都成了搶手貨,他一邊數著銅錢,一邊感嘆:“殿下真是神了!這眼光,這文采,簡直就是財神爺下凡!”
長安城的書肆裡,新文學作品堆積如山,幾乎佔據了所有書架。
各種新式刊物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什麼《大唐日報》、《長安文摘》、《娛樂週刊》,內容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
就連一些原本只賣傳統書籍的老字號書店,也開始偷偷摸摸地擺上幾本新文學作品,試探市場反應。
結果自然是供不應求,那些老學究們一邊嘴上說著“傷風敗俗”,一邊偷偷摸摸地買回去,躲在書房裡“批判性”地閱讀,真香!
孫文學青年更是化身新文學的“自來水”,走到哪兒宣傳到哪兒,那熱情勁兒,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李元嬰的親戚。
他甚至組織了一個“新文學愛好者協會”,定期舉辦讀書會、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
李元嬰看著這一切,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他知道,新文學的種子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了這片土地上,終將長成參天大樹。
這一天,李元嬰正在書房裡創作新的作品,突然,一個宮女急匆匆地跑了進來:“殿下,陛下召您進宮,說是有要事相商!” 李元嬰放下手中的筆,心中隱隱感到一絲不安,這大半夜的,父皇突然召見,會是什麼事呢?
他跟著宮女來到御書房,只見李世民正襟危坐,臉色凝重。
“元嬰,你過來看看這個……” 李世民指著桌子上的一封信,語氣沉重。
李元嬰接過信,開啟一看,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信上只有一句話:“新文學,該結束了……”
新文學的浪潮席捲大唐,勢不可擋。
曾經叫囂著“禮崩樂壞”的張傳統文人,現在也偷偷摸摸地開始寫起了“元嬰體”詩歌,還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做“張新潮”。
王出版商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數錢數到手抽筋,逢人就誇李元嬰是“大唐文曲星下凡”。
就連之前那些頑固不化的老學究們,也開始“真香”起來,私底下偷偷拜讀新文學作品,還美其名曰“批判性閱讀”。
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討論新文學的百姓。
茶館酒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