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朱知道這五百萬畝土地,單靠這十幾萬號人是肯定種不完的,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打算靠機械化生產。

當然古代沒有拖拉機,再怎麼機械化,也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朱之前研究過古代的農業,知道漢朝時期發找過明瞭一種播種利器三腳耬車。這種耬車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牛或馬拉著耬車,耬車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播種,同時進行覆蓋和鎮壓,一舉數得,省時省力,故其效率可以達到“日種一傾”。也就是一百畝。

這種播種方式在效率上可以算是手工播種的十倍以上,如果換算城收成量的話,則在其三十倍以上。

不過這種耕種方式也是有限制的,首先這一套裝備下來很值錢,不管是用馬還是用牛至少需要十幾兩銀子,這絕對不是小門小戶能承受的起的。

第二,採用這種方式勞作,必須有遼闊平整的土地。

這兩個條件,朱都滿足,並且是得天獨厚。早在幾個月前,他就已經命工匠製作了很多三腳耬車,並且製作軛挽和凸釘式馬蹄鐵。軛挽可以解放馬的脖子,使之可以拖拉重物。凸釘式馬蹄鐵可以提高馬的抓地力。

沒錯,朱就是想主要靠馬來拉動耬車。雖然現在山丹軍馬場還沒有開始建設,但老朱也給了朱一些馬匹。根據《明會典》記載,朱所鎮守的甘肅鎮的馬匹數量滿額應該是兩萬九千餘匹,明朝九邊重鎮的戰馬總數有三十六萬多匹。但實際上,朱並沒有那麼多的戰馬。因為《明會典》成書於弘治十五年,經過明朝歷代君王一百多年的治理和積累,明朝的戰馬數量要遠多於建國初期。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曾告誡晉王朱:我朝自遼東至甘肅,東西六千餘里,可戰之馬僅得十萬,京師、河南、山東三處馬雖有之,若欲赴戰,猝難收集。苟勢有警,北平口外馬悉數不過二萬,若逢十萬之騎,雖古名將,亦難於野戰。所以必欲知己,(算)我馬數如是。縱有步軍,但可夾馬以助聲勢,若欲追北擒賊,則不能矣。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代雄主朱元璋的日子,過得也是相當緊張。

明初馬匹的匱乏由此可見一般。根據《明史》記載,洪武二十三年,明朝清點全國的兵馬數,計官兵一百二十萬四千九百二十三人,馬僅四萬五千零八十匹,可見洪武五年的嶺北之敗,對明朝馬匹數量的嚴重影響。由於“與虜戰失利”,明軍只能“斂兵守塞”,用步兵加堡壘的方式防守長城一線,自是“希出塞矣”。

ps:是收藏破三百,不是三千,一時激動寫錯了。

第三十九章 被人崇拜

朱元璋對此也是“數悔之”,最後只能轉攻為守,在漠南設定諸多衛所,藉著地利來屯田,防禦蒙古。但老朱又是個疑心病很重的人,睡覺都要睜著一隻眼,他不放心自己手下的大將領兵,所以就在北部邊疆設定了九個塞王,派他的兒子們守邊,肅王就是其中之一。

寫到這裡,問題又來了,朱元璋為什麼非要繼承元朝的嶺北行省呢?九大塞王手下的兵力又有多少呢?

先說第一個問題,元朝的嶺北行省地域廣大,大概從長城一線一直延伸到北冰洋,東接遼陽行省,西到新疆東北部,哈密一帶的也兒的石河,首府設在和林。在一般人看來,嶺北行省是不適於人類居住的苦寒之地,其實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嶺北是蒙古的發祥地,歷代蒙古大汗都建都於此。後來,忽必烈與於佔據和林的阿里不哥爭奪大汗之位成功後,考慮自己的勢力主要在漠南,故而遷都大都。

但蒙古仍然視嶺北為“根本之地”,有元一帶,朝廷對嶺北的建設力度從來沒有減輕。從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調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建設嶺北。使嶺北之地,出現了很多名城,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十分繁榮,經濟很發達,人口達到數百萬,可養幾十萬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