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所有的東西都得憑票供應。農村也一樣,你有錢也未必想買多少肉就買多少肉,首先得供應那些鎮上先有肉票的機關單位,再有剩餘的才可以放開來賣,即使是這樣,很多想吃肉的人還得有現金。這些情況,篾匠師傅是知道的,這也是安排郭子今天不要出去做手藝,而是先去買肉,運氣好的話,郭子開心買到肉,運氣不好的話,就有可能白走一趟了,要麼就是第二天再去,所以篾匠師傅在交代自己女人拿錢買肉的時候,也就格外得多拿幾塊錢去。也只有像篾匠師傅這樣的手藝人才有現金,而其他的社員家裡得靠生產隊做工分賺的分紅,由於前幾年的災情而造成工分的分紅很低,直到今年才有所好轉,分紅才有所提高。郭子拿著錢,也掂量到這一張十元大鈔的份量,仔細得摺好,放進了自己的口袋裡。師孃看著郭子把錢摺好放進了口袋裡,也體會到了篾匠師傅的苦心,也許篾匠師傅所託的郭子去買肉還是很可靠的。師孃看到郭子放好了錢,也走出了郭子的房間,回到廚房裡去做自己的事了。郭子看到師孃出去了,自己也該去鎮裡了。篾匠師傅的家離鎮裡有些遠,沒有其他的交通工具,只是憑著二條腿,前天郭子有些累,但畢竟還是年輕人歇了一天一夜,體能也恢復過來了,走到鎮上去還是綽綽有餘的。
陶寬爺爺雖然確定了陶寬爹的學徒的事,但還沒有拜師也算不得,只能說是把事情辦好一半,都說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看著篾匠師傅的為人,陶寬爺爺還是比較相信篾匠師傅的,但更相信的還是劉哥的能力和為人。等確定好了陶寬爹學徒的事,陶寬爺爺還準備去酬謝劉哥一次。父子倆也不好再去催劉哥,只能在家裡等著。陶寬爺爺還是清楚拜師學藝的流程的。年輕人想學一門手藝不容易,同樣的師傅想收個好的徒弟也得三思而後行,不說了解徒弟的祖宗三代吧,最少徒弟的爹肯定要好好看看的,然後才是邀請說和的人一起過來,把彼此所要負的責任說清楚。但義務比責任多很多,可以說學徒的是捏刀口的,而師傅是捏刀柄的,學徒弟的一般都要給師傅做幾年的義務工後,師傅才會帶著這樣的新手出去做事,在這做義務工的這幾年,師傅手藝好的,求他帶徒弟的人也就多,可謂是水漲船高,師傅還會開口讓徒弟帶些口糧來,這期間就有了說和人的功勞了,說和的人有勢力有財力的師傅就相對的不敢太要求太多。陶寬爺爺所託的劉哥就是那種讓師傅不敢太囂張的說和的人,陶寬爺爺能給劉哥什麼樣的禮物也決定著篾匠師傅對待陶寬爹的態度。說好了這些,接下來才是正式的拜師儀式。拜師的儀式是有一套儀軌的,只不過是到了新社會了,很多事情簡化了,但師傅會做頓很好的飯菜卻是肯定的。要想去吃這頓好的飯菜就必須花費很大的了,不光是徒弟家裡的花費,前來湊熱鬧的人也同樣需要花費,但徒弟家裡的花費是最大的,換句話來說吧,看師傅的要求,徒弟家裡也會到最近收徒弟的家裡去問問,大概要帶些什麼禮物去,還得問清楚即使帶了貴重禮物去了,師傅是不是看得上,看得上的自然就高興,看不上的師傅肯定就沒有太好的臉色看了,但師傅決不會發火,而最後吃苦的就是去學手藝的徒弟了。但這次不一樣,陶寬爺爺是有所準備的,給自己說和的人也是有著一定的背景的劉哥,所以陶寬爺爺相對來說要輕鬆很多。陶寬爺爺還是見過別人家裡收徒弟的,自己也曾去湊這樣熱鬧的,所以陶寬爺爺所準備的禮物都是不錯,在農村人眼裡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來,況且還有劉哥託著呢。陶寬爹卻沒有陶寬爺爺那麼的憂慮,陶寬爹則想著自己以後就不必和那個大熱天的中午砍柴的那樣勞累得活著而慶幸。所以陶寬爹這幾天的心情是很好的,除了日常生活外,陶寬爹也格外得給陶寬爺爺做了好吃的,心裡卻在等著篾匠師傅帶來的口信就可以了。劉哥卻有些失落,想著自己這樣得勞累結果卻沒有一個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