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狀的。
要不是,漢室現在學會了裝紳士。講究吃相了。
現在,這宮殿中,就該有漢官,拿著刀劍。逼著閩越和南越,簽下一大堆割地啊獻城啊一類的條約了。
**裸的威脅恐嚇和逼迫,現在是不能用了。
但不代表。漢室政權,就真的文明瞭。
不會再去擴張。
恰恰相反。只是擴張的手段和方式,換了個馬甲。
現在流行的是弔民伐罪。除暴安良。
用隋文帝的話說是:朕為百姓民父母,豈因一衣帶水而不拯之乎?
用在這時,也是一樣。
身為天子,天下共主,天下百姓的父母,受命於天,牧狩九州的皇帝。
劉徹有一萬個理由,去拯救那些生活在暴君和昏君統治下,水生火熱的三越百姓,將文明與幸福,帶給他們。
只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漢室還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
另外,劉徹也不想在南方大動兵戈。
漢室的重心,依然在北方。
軍事解決閩越和南越,只是最後的選項。
所以,劉徹揮揮手道:“罷了,罷了,想必是兩位國主,年紀大了,不堪旅途勞頓,朕也不是不講道理的,只要閩越和南越,忠於朕,忠於漢室社稷,忠於華夏先祖,朕就不會太過苛責!”
言下之意,很明顯了。
要是閩越跟南越不忠於劉徹,不忠於漢室,不忠於華夏先祖,那漢室的鐵拳,就要來臨!
趙胡與吳允聞言,都是跪下來拜道:“諾,謹遵陛下教誨!”
“起來吧,起來吧……”劉徹笑著讓人扶起這兩人,微笑著道:“朕受命於天,牧狩天下,庇護天下黎庶,越人亦為朕子民,可惜,朕聽說,越人刀耕火種,生計艱難啊!”
劉徹悲天憫人的對著吳允道:“尤其是閩越,據朕瞭解,閩越百姓,生活極為清苦,靠漁獲維生,旦有漁獲不足,常常以草根樹皮充飢,每歲蹈海而死者,數以百計!”
吳允聞言,雖不明白劉徹到底想說什麼,但也是雙眼泛紅。
閩越的土地貧瘠,大都是山陵,糧食產出極少,多數民眾以捕魚維生。
捕魚之苦,不用多說。
尤其是閩越人的捕魚技術與器具,非常原始,多數人是靠手抓魚的。
這就直接導致了閩越的百姓,每年都有大量的民眾溺死。
這也是吳允主張漢化,依附漢室的原因。
作為閩越國中難得的清醒之人,吳允很明白,繼續這樣下去,越人是不會有前途的。
只有學習漢室,靠近漢室,從漢室獲得先進的耕作技術和耕作工具,才能改變越人的命運。
劉徹又看向趙胡,道:“南越國內,朕也有所瞭解,國中耕作之地雖多,但耕作技術和耕作農具,非常原始,主要依靠刀耕火種,看天吃飯,這是要不得的!百姓種地,就得要有好的農具和更好的技術指導,才能得到豐收,南越稻種,有許多優秀高產的稻種,照料的好,一畝地歲收五石,不是問題!”
水稻本來就比粟米和小麥高產許多。
而且,作為熱帶,南越的水稻,應該可以一歲兩熟,極端點,在中南半島那邊,三熟也可以達到。
但落後的耕作方式和原始的農具,使得南越人根本享受不到熱帶的優勢。
當然,南越王趙佗,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立國以來,就在不斷推進越人的農耕技術發展,大力發展了基礎水利設施和道路的建設。
但問題是——趙佗自立後,就閉關鎖國,與中國斷絕了來往。
這樣做,雖然保證了戰火不會燒過去。
但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