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地區的同行們,不屑的昂然道:“汝等皆小人儒也!”
頓時,就引發了整個官署一片譁然。
事實上,現在百分九十以上的內藩和外藩計程車子,都是來自儒家。
畢竟,現在唯有的儒家的學者,方有那麼博愛,來者不拒,有教無類。
無分華夷,只要願意學,人家就願意收。
甚至,在過去數十年,正是儒家各個派系的學者,遠赴崇山峻嶺,趨走三越,西南,甚至深入草原,將他們的思想和文化,傳播到他們所能到達的世界。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唯有儒家有這樣的條件,可以將自己的思想和學問,傳播到那些連文字也沒有的蠻夷之中去。
畢竟,你要是對一個連文字和制度都沒有,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的夷狄貴族說什麼‘盡地力之教’‘不別親疏,不辯貴賤,一斷於法’,人家不把你趕跑才怪。
而黃老派的學問,別說是夷狄了。
就是中國計程車大夫們,也未必能有幾個吃透的。
實際上,儒家現在能興盛至斯。
其實並非是因為它真的比其他學派強。
而是它的學問和思想,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這或許有些可笑,但事實就是如此。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儒家的派系才會如此之多。
人一多,當然就會分派系,有分歧。
即使是這些來自五湖四海,處於現在的漢家王朝實際控制之外或者之內遊走的內藩和外藩計程車子裡。
派系也是多如牛毛。
長安城不就有個笑話嗎?
講的是某歲考舉,一位落榜計程車子在渭河旁邊哭泣,因為屢試不中,他欲要跳河輕生。
但,就在那時,一個身穿儒袍計程車子攔住了他。
“您為何要想不開呢?”那位儒袍士子問道:“您若是輕生了,您的高堂大人,誰來贍養?您的妻兒,誰來照顧?”
“夫子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親毀,何況生命?故君子死而冠不免,死必從義!”
那個輕生計程車子回過頭,恭身說道:“原來是師兄啊!”
“足下也是儒生啊,儒生就更不該輕生了!”那個儒生道:“對了,您是治《書》還是治《詩》或者《春秋》?”
“春秋!”
“哦,是《左傳》?《公羊》?《穀梁》?《鄒氏》?《夾氏》?”
“吾從穀梁!”
“我也是穀梁派的!”儒生興奮的說道:“對了,您學的是燕趙穀梁,還是三河谷梁?”
“三河谷梁!”
“去死吧!賊子!”那儒生一腳將對方揣進渭河裡:“吾生平最恨的就是爾等這些篡改先賢典籍的賊子!”
這個笑話或許有些誇張。
但卻實實在在的說明了,現在儒家內部的山頭究竟有多少。
僅僅是有名有姓有影響力(至少在一郡內部有影響)的多達數十個。
主流的各個派系(至少影響三郡以上)的也多達十幾個。
所以,哪怕是在藩外之國,夷狄之地的儒生,其實也是分作多個不同派系的。
主要是以地域來區分。
在南方的,受到公羊和魯儒以及楚詩派影響非常大。
而在安東地區,這裡是穀梁派和燕詩派的地盤。
丘可具的話和他的裝扮,一下子就激怒來自南方計程車子們。
“哪來的無恥之徒!”一位明顯是來自南越的貴族士子,唆的一下子就爆炸了:“連膚色與樣貌,都與中國迥異的夷狄,居然也敢自號‘伏羲氏’之後,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