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李記的船廠著實賣出了不少船,靠著這些訂單培養出了一支不算小的造船工匠隊伍,整個產業鏈條也算是建立起來了。
正因為有了這幾年的積聚,李超現在才能放開了擴大規模。
“這軟帆的三桅船真快。”
站在船上的,是崔瑾等一大群造船廠的新合夥人,各大家族派出了最老道的管事,還有各家的年輕子弟,讓他們成為家族代表,跟著李超前往造船廠。
不過他們去造船廠,並不是為了去學習怎麼造船,也不是為了去查賬監管生產的。他們都很信任李超,而且那些事情有各家派出的管事去做就好,船廠有股東大會、有董事會、有監事會,還有管理層,他們這些股東其實不用怎麼操心具體的事務。
他們派出子弟,其實是為了跟著李超去高句麗的。
趙國公可是跟他們承諾了,到時各家的船可以跟在李家的船隊後面,大家組成一支艦隊,好好的搶他孃的高句麗!
直到把屬於他們的遼東奪回來為止!(未完待續。。)
第957章
對於搶劫,大唐的貴族們出人意料的支援。
畢竟大唐還是那群關隴貴族們為主建立起來的,當年征戰中以軍功起家的新貴們,他們都離不開一個軍功二字。哪怕是朝中的那些關東士族出身的官僚們,口頭上說著這樣不太好啊,其實卻也一樣支援劫掠高句麗。
遼東的土地可是也有他們的一份啊,那都是真金白銀買下來的。如今家徽都製作好了,豈能沒有封地?
秦好耕戰,大唐同樣尚武,都重軍功。
不過貴族們認為搶劫不好聽,我們堂堂王師,怎麼能叫搶劫呢。我們這是收復漢家故土華夏舊疆。我們是去征討犯我大唐國威的高句麗蠻子。
我們是王師義軍,我們是去復中國子弟之仇。
打著這些旗號,軍功貴族也罷,士族子弟也好,一個個都感覺充滿正義感。
船廠的生意出人意料的好,朝廷要建兩個艦隊,兵部計算了一下,若是朝廷自己建船廠,需要的時間久,而且得要大量人工,而且效率低,也造不出比李記更好的船來。當然,李家表示願意把自家的造船技術轉借給朝廷造船,但關鍵是朝廷沒有製造這種新式船的工匠啊。
新式的軟帆船,跟傳統的樓船啊艨艟啊完全不一樣的。
這是一個全新的體系。
哪怕是原來能造出五層的大樓船的工匠,也表示這種新式船自己不會造。要造新式船,就得從頭再來。
李記倒是在揚州開了一家船舶學院,教授設計和製造船舶,以及教授航海技術等等,學員還很多,都是為李記的船行培訓學員。李記願意為朝廷也委培一批學員,但還是那句話,需要時間。
兵部和工部合計了一下,又問詢了一下李記船廠的情況,然後他們發現,與其自己造船,真不如直接向李記船廠下訂單。人家有完整的造船產業鏈,從造船木材的採伐鋸木乾燥儲備,到船各種部件的製造,人家都有專門的工坊。
在李記這種流水線式的造船工藝下,他們造船時間更快,而且成本更低。比起朝廷自己開廠建造,能省下極多錢,節省極多時間。
朝廷自己造船,這兩個艦隊的船,沒個三年時間造不完,花費的錢還得是李記的好幾倍。而交給李記,一年時間就夠交付了。
兵部毫不意外的選擇向李家下訂單。
新建的兩個艦隊主官,倒願意自己造船,自己慢慢訓練船員,但兵部可不願意這樣幹,多出來的錢你出啊。
如今朝廷搞預算拔款制度,兵部雖然掌握著大唐軍隊的預算拔款,可他們的錢也是從戶部,從中書門下那裡的總預算裡爭取到的。南北衙各衛各軍都要開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