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驚華道:“我還是覺得奇怪,為什麼所有人都認定是虞國人做的?連錦國女王一行都毫不懷疑?”
陰九殺道:“這確是此案最大的疑點。若是解開了這個謎,離破案也不遠了。”
鳳驚華道:“玉芙蓉的敘述中有幾個疑點。第一,兇手既然要黑衣蒙臉,顯然是不想暴露身份,又怎麼會在對話中使用虞國的方言?使用最普通的官方語言,不是更容易掩飾身份嗎?這一帶是三國交界之處,會聽懂虞國方言的人再少,也不是沒有吧,兇手使用虞國方言對話,實在說不通。”
“從這點上來說,要麼就是玉芙蓉撒謊,要麼就是兇手故意栽贓虞國。”
“第二,據玉芙蓉的說法,兇手的人數有二三百人,這些人的目的,到底是側重於劫財還是殺人?如果是側重劫財,拿到那麼多財寶以後,為何還要派人入山追殺玉梵香一行?如果是側重殺人,又為何只派七八十人入山追殺?這麼大的一片森林,靠這點人可沒辦法成功。”
“如果兇手的目的是劫光財又殺光人,那麼,靠這點人幾乎不可能做到。不說別的,單是運走那兩件大件國寶,就要耗時耗力,加上還要派人封路,兩三百人的數量絕對不夠。但若是再增加人手,就難以隱藏行蹤。所以,兇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第三,我聽說玉梵香是位睿智的美人,既有女子的溫柔和細心,又有男子的遠見和胸懷。這樣的一位王者,怎麼會在沒有明顯證據的情況下,也完全接受了兇手是虞國人這種說法?”
她說到這裡,接過陰九殺遞過來的杯子,慢慢的喝水。
陰九殺頜首:“確是如此。我從這些疑點中得出兩個結論。一,有人希望所有人都這麼想。二,所有人也都希望事實如此。”
這兩個結論,聽起來似乎是一樣的,但其中有微妙的不同。
前者是有人在幕後策劃和操縱這一切,“所有人”是被動接受策劃者的誘導,後者是“所有人”希望事實也是如此,從而主動去接受這一切。
鳳驚華道:“所以,有人在幕後策劃了這一切,讓所有人都懷疑虞國。而在此之前,因為虞國屢次與錦國發生矛盾,虞國處處刁難錦國,才令這種輿論具備說服力。”
陰九殺把玩手中的杯子:“到底是什麼人在幕後策劃這一切?”
鳳驚華也道:“這個人的目的,很可能是挑起尚國、錦國、虞國三國之間的矛盾。這也能解釋我們即將出山的時候,為何突然冒出一批黑衣人,想將我們、錦國一行、軍機處一行全殺了。”
即使錦國真是被虞國襲擊的,但被襲擊的地點卻在尚國的境內,尚國難辭其咎,如果尚國最後不能找出和嚴懲真兇,錦國一定會恨上尚國。
可以說,神秘的幕後元兇透過襲擊錦國女王一案,既得到了一大筆財富,又挑起了三國矛盾,何止是一舉兩得?
她能想得到的,陰九殺也能想得到:“我在想,錦國會不會知道真兇,卻不便說出來,才會故意隨波逐流?”
鳳驚華道:“如果真是這樣,那真兇,只怕比虞國國王還可怕。”
想到這種可能,兩人都默不作聲。
過了半晌後,鳳驚華道:“昨晚來殺我的人,死了多少?”
陰九殺道:“來了十三人,死了十三人。”
鳳驚華笑笑:“應該還沒有死絕,你要小心點。”
她早就料到,姬蓮一定會發現她去了誼州並派人前來誼州殺她。
她秘密出行,姬蓮的人一定跟不上,沒有機會在路上下手。她到了誼州之後就一直跟陰九殺在一起,身邊護衛眾多,姬蓮的人也沒有機會下手。她跟陰九殺進了萬淵之山,姬蓮的人一定不敢冒險進山,只能在城裡等她回來,而她回來的時候已經身負重傷,正是姬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