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2章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1)孔子曾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言深邃,道出了人們對於財富與地位的嚮往,同時也揭示了追求這些時所應秉持的原則與底線。

財富與尊貴,無疑是世人所追求的。它們象徵著物質上的富足與精神上的榮耀,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然而,孔子卻告誡我們,追求這些並非無條件的。若不以正道得之,即便擁有了財富與地位,也難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因為,真正的富貴,並非僅僅在於物質的豐盈,更在於內心的安寧與道德的堅守。

相反,貧窮與低賤,是眾人所厭惡的。它們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上的困苦,更是精神上的折磨。然而,孔子告訴我們,即使面對這樣的境遇,我們也不能違背道義去擺脫它。因為,真正的貧窮與低賤,並非外在的境遇所能定義,而是取決於我們內心的選擇與堅守。

那麼,何為君子之道呢?孔子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的名節與聲譽,皆源於對仁德的堅守。他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不會違背仁的原則。即使在最倉促、最困頓的時刻,他們也會堅守仁德,始終不渝。

仁,是君子立身處世的基石。它涵蓋了關愛、尊重、寬容等諸多美德,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遵循的準則。當我們以仁心待人,不僅能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更能讓自己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與堅定。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孔子的教誨,以正道追求富貴,以仁心面對貧賤。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應堅守內心的原則與底線,始終保持一顆仁愛之心。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光明。

(2)孔子也玩“凡爾賽”:富貴貧賤間的“道”與“仁”

話說有一天,老夫子孔子站在講臺上,捋著鬍子,悠悠然地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哎呀,這話一出口,臺下的弟子們紛紛豎起了耳朵,心想:老師這是要傳授我們什麼發財致富的秘籍嗎?

孔子見弟子們如此好奇,便微微一笑,繼續道:“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話一出,弟子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老師這是在說啥?富貴貧賤跟“仁”有啥關係?

其實啊,孔子老先生可不是在跟大家聊八卦,他這是在談人生哲學呢!他說,富貴和貧賤,這都是人們想要和不想要的東西,但關鍵在於,你得用正當的方式去得到它們。如果你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追求富貴,那你就算得到了,也不會心安理得;同樣地,如果你因為貧賤而心生怨恨,甚至走上歪路,那也是不可取的。

那麼,這個“道”究竟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孔子認為,一個人無論貧富,都應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做違背良心的事。這樣,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而“仁”,則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一個真正的君子,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保持仁愛之心。哪怕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能放棄對仁的追求。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品德、有修養的人。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孔子這些話聽起來有點高大上,跟咱們普通人有啥關係呢?其實不然。想想看,我們生活中不也經常遇到類似的情況嗎?比如,有的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有的人因為貧窮而自卑、怨恨,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堅守好自己的“道”和“仁”。

所以啊,孔子老先生的話雖然聽起來有點深奧,但仔細琢磨一下,你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