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奴部總共也就幾千人,這放到現代,一箇中學就能有他們的規模。
所以,在袁華看來這幾千人只能進行分工協作,以流水線來完成所有事情才能極度高效。
對必須高效,否則他們這幾千人,雖然有兩道城牆防護,可古代人也有重型投石機,真的不要命了,他們依然岌岌可危。
袁華是在工匠裡,最先提出了流水化的概念,這種東西是一種生產方法的改革,就算是古代人也能很快的理解。
比如,以前製造一架曲轅犁,是一個木工從頭幹到尾,可在不奴部,他們將這架曲轅犁拆開來,分成不同的工序,每個組負責一道,然後再由一群人合起來組裝完成。
看上去和現代工業流程沒有區別,但現代大工業可以幾萬人參與,分工嚴謹,部門眾多,他們可沒有這麼多人手。
劉玉他們在看過工業流水化以後,都為這樣的高產出而震驚。他們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伐木,開礦,種田,打漁是否也能流水化作業?
袁華以前從未想過萬事萬物全部流水化,比如打漁,該怎麼流水化作業?
於是,他們開始分析,漁民只負責打漁,他們不要修理船隻,船隻由船廠的匠人直接負責維護。
同樣,漁民也不再負責醃製魚和分割魚肉,他們安排了七個人,每天就負責將每天漁民送來的海魚,切分,醃製,晾曬。
而這些漁民,以前需要多花一天的時間處理魚獲,現在則能夠利用這些節省出來的時間,再次出海。
農業也一樣,在大春耕的時候全民參與,可一旦春耕結束,那麼也會進入流水化,肥料有十五人專門負責收集和製作,施肥和除草是另外一批人,農田水利和農田灌溉還有一批人負責建設。
專門從事一項工作,這些人的效率會非常高,比如殺魚這件事,袁華算是開了眼界了,那速度,十個他也趕不上!
一眨眼,魚骨,魚肉,內臟全部分割完成,然後再一眨眼,已經抹完鹽,掛出去了。
這速度,簡直駭人聽聞。
劉玉帶著女官部人,每天都在各個領域裡行走,她們記錄所有的流程,再不斷進行分工,以加快效率。
不奴部在一點點改變,這種改變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其他的國家或者勢力,牧民就是牧民,農民就是農民,可在不奴山谷裡,你已經無法區分。
整個系統環環相扣,大家其實都是流水線上的一個環節,就好像在一份工作。
這帶來的可不僅僅是生產方式的改變,這帶來的是原本的階級劃分在不奴族並不存在。
從公元110年開始,每個月,不奴族都有一次大會,所有分工的隊長和軍事主官都會參與,他們會一起討論接下來該如何配合進行生產分工,以及關於政治,經濟和軍事,所有的國家大事。
這是一種工人和軍人為一體的政權,袁華笑稱這是“軍工專政”。
這種專政的有好處,那就是解決問題非常快速,目前而言,還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同樣,他們也一起分享所有的產出,現在開始,任何產出都將進行分配。
政府留存所有物資的百分之二十用於部族建設,新移民的安置,戰爭開銷。然後剩餘的部分,他們在用一種不奴族自己做的鐵錢來進行部落內部的自由交易。
工作,沒有貴賤!他們按照勞動產出來計算,各個工頭們都會報出相應的人天,比如打一百斤魚需要多少人天,比如砍一個碗口大的樹需要多少人天,大家商議好之後,然後按照物品產出,和人天投入,來負責給各個生產環節的小隊結算鐵錢。
這些鐵錢可以購買,領地裡所有的產出,這樣就能繁榮市場,也能按照族人的需要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