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本事,於是他說:“靈兒,你只管安排就是,我們都聽你的。”
紀老爺子也點點頭,說:“論這些本事,你是正兒八經跟劉阿婆學過的,咱家其他人也就頂多認識地裡的莊稼和溝裡的花草,你安排就是。”
紀永靈見大家支援,便讓紀滿慶先去她隔壁那個暫時沒住人的窯洞,把炕燒熱乎起來,她打算讓這個窯洞當乾燥室。
接著又讓紀滿川把剩餘的艾葉都拿出來平鋪在蘋果樹枝編的平筐內,等那個乾燥室的炕燒熱,再把平筐並排放到炕上去。
雖然黃土高原的空氣乾燥,日曬時間長,曬乾的艾葉不會像南方那邊一樣輕易潮溼變質,但是在粉碎前如果能夠讓艾葉再徹底乾燥一次,粉碎過程就會容易很多。
在紀滿慶吭哧吭哧地燒了幾籠柴火後,乾燥室的炕滾熱得燙手,室內也熱得像蒸籠。
紀滿川按紀永靈指揮,把裝滿艾葉的平筐整整齊齊擺在炕上,這才關好門窗退了出去。
期間紀滿慶又進去給炕洞添了兩次柴。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乾燥室的門才開啟。
紀永靈用手感受了一下艾葉的乾燥程度,幾乎是不含一點點水。紀滿川等人也用手去抓乾燥捲曲的艾葉。
火力乾燥這一步已經完成,接下來還要進行粗粉碎,才可以放進石臼搗磨。當然紀永靈不打算用石臼搗磨,太耗費體力了,她打算用石磨進行細粉碎。
由於現在沒有現代秸稈粉碎機,粗粉碎這一步只能先用剪刀剪碎。後續她準備從儲備倉拆個絞肉機,去縣裡找鐵匠鋪子看看能不能打造類似的螺旋式的葉片,做一個大型的手搖式粉碎機。
現在只能全家老小上陣用剪刀去剪艾葉,把艾葉剪成小碎塊,再放進石磨進行細粉碎。
石磨粉碎之後,再放入圓篩篩去不需要的葉肉、葉柄、葉稈等粉狀或顆粒狀雜質。
這種圓篩是農村婦女常用於篩麥子或者米里的雜質用的,有一定的技巧性,紀永靈決定放棄圓篩,改用振動篩網。
她將篩網用繩子固定在兩個木樁子上,人只要在一邊,來回搖動篩網,讓篩網做水平運動,雜質就會逐漸向出口處移動,最終被去除,而絨毛因為互相纏繞結成小的團塊會留在篩網後部。
也有一些雜質在篩的過程中,從篩網目眼中漏出,而絨毛因為纏繞則幾乎不被漏下。
整體看起來有點像簡陋版的搖籃。紀永寧和紀永周最喜歡幹這個活。
到這一步,過篩後的剩餘部分就是粗艾絨了,可用於溫灸或溫針灸,也就是這個時代最常見的艾絨。
但是紀永靈藥做的是細艾絨,就需要繼續進一步加工。
如果是現代,只要使用離心風機就可以完成精製。而現在他們只好採用土辦法,放入石臼搗磨,而後再篩再磨,直至形成土黃色的米粒灸細絨。
經過幾天的勞累,第一批細艾絨總算製成。計算一番,一斤艾葉只能得一兩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