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滿川和紀永靈來回這一趟,總共花了近十來日時間。
回來後,家裡的房子大體已經基本完工,兩個院子的大門都已經裝上了。
在紀滿慶的一再要求下,紀滿川滿足了他找鄭秀才題寫門樓的願望。本來紀滿慶想要“耕讀第”幾個字,但紀滿川覺得自己家也沒出過讀書人,萬一以後子孫不會念書,題這幾個字平白讓人笑話。
於是,在鄭秀才的建議下,兩個門樓取“迎祥納福”的吉祥寓意,分別題“迎祥第”和“納福第”。紀滿川是哥,自然是“迎祥”,紀滿慶的弟,只能取“納福”。
題上字的院門樓子,雖然沒有城裡大戶人家大門的氣派,但也顯得方正大氣。
院裡的木匠還沒走,依舊在院子裡幫忙打製門窗、傢俱。
縣城裡也有傢俱鋪子,但是成品的傢俱價格都貴一些,普通人家都會自己準備木料,請木匠上門來打製。
莊戶人家用的傢俱也簡單,四四方方的裝衣箱子、長條凳、正方靠背椅、裝面的長方大面櫃、洗臉架子……也不雕花、刻字,做起來不是很費工。
墨斗、鋸子、刨子……木匠用的這些傢伙什家裡都有。這些傢俱,簡單些的紀滿川自己也能打,就是沒有木匠打得精細美觀。
眼瞅著天氣已經大熱,油菜籽都要收了,紀滿川是沒工夫自己上手了。
他和紀滿囤、紀滿慶三個人,在給屋子裡頭的牆壁抹泥,還要平整地面、鋪方磚。等弄完這一切,門窗安好,傢俱搬進來,兩家人就可以入住這充滿泥土芬芳的土房子了。
傢俱要打製的慢些,等所有房間的門窗都安好後,老紀家的土坯房總算完工。
歷時三個多月,兩個院子,總共二十多間房,總算全部收工。這裡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個基子,都承載著一家人的心血和汗水。
許多年以後,已是滿頭白髮的紀滿川和紀滿慶,他們時常拄著棍,站在屋前屋後,仔細端詳著這些土房土牆,時常陷入沉思。
他們總能回憶起,上樑的日子是哪年哪日;這根木料是買的,還是紀老爺子帶他們在哪個溝裡砍的;哪塊磚是哪個師傅給封的;哪片瓦是村裡誰給幫扇的;就連哪個屋裡的牆是誰抹的,都記得清清楚楚.......
這兩座他們親手蓋起來的院子,從建成之日起,彷彿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它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椽都融進了紀滿川和紀滿慶的心血。
也許百年之後,這兩個院子將是一片斷垣殘壁,滿院狼藉,甚至是化成灰燼。
但在此刻,在紀滿川和紀滿慶心裡,這兩個院子是他們準備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財富,是留給子孫後代的根。
他們希望能夠給子孫留下一片遮風擋雨,供他們棲身的地方,即使子孫以後遠走他鄉,若是迴歸故里,也能有個去處。
也希望子孫後代能夠真心喜愛這片土地,傳承這座院子,傳承他們的生命時光……
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華族人無論身處何方,無論何時,都想要在自己出生成長的村子裡蓋一座院子的意義……
……
紀永靈從川裡回來的第二日,就馬不停蹄地帶著紀滿川父子把帶回來的純鹼和紙坊掌櫃送來的熟石灰進行化學反應生成燒鹼(氫氧化鈉)。
如今她用的是苛化複分解法,也稱為石灰苛化法,是早期生產燒鹼的主要方法之一。
她先將純鹼製成純鹼溶液,石灰製成石灰乳,並且讓兩者在100c的高溫下進行混合,發生苛化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碳酸鈣沉澱。
之後,將反應後的混合物經過濾,去除碳酸鈣沉澱,便得到苛化液。
隨後,將苛化液進行蒸發濃縮,直至其濃度達到40%以上,形成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