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麥穗、拾玉米、拾豆子……拾莊稼是紀永茹這些孩子,從小到大的必做功課。不用教,不用說,普通刻在基因裡,生下來就會。
玉米地裡還有楊氏種的番瓜(南瓜),藤蔓已經開始乾枯,上頭掛著不少圓圓的番瓜,這些番瓜大人們都留著,讓娃娃們撿玉米棒子的時候順手摘回去。
每年家裡都會摘很多番瓜,囤在地窖裡,過冬拿出來蒸著吃,很甜很面,能頂飽飯。
秋收的忙碌雖然沒有割麥那火急火燎,但是也是忙得腳不沾地。這段時日裡,家家都只有傍晚回去能吃頓熱乎飯,晌午都是自帶乾糧和開水,在田間地頭對付一口,頂多就著菜地裡揪來的辣椒和黃瓜,算是有點滋味。
即便是席地而坐,露天而食,大家也是吃得開心熱鬧。後半晌的時候,最小的紀永茹累得像小豬,趴在架子車的玉米棒子上,也不嫌硌得慌,就這麼呼呼睡著了。
忙碌一天,幾架子車玉米棒子從地裡拉回了家,但是辛苦的一天卻還沒結束。
直接帶皮掰下來的玉米不能不管,不趕緊剝皮晾上就要發黴。尤其前陣子剛下過雨,比較潮溼,得儘快把外面的玉米皮剝掉。
所以夜色濃重,老紀家一家子都沒有歇息,而是圍坐在院裡,藉著白亮的月光和昏黃的油燈,拉著家常,一個接一個地剝著玉米棒子。
娃娃們跑了一天,早就困得不行,即使手裡拿著玉米棒子,腦袋也是一點一點,直打瞌睡。
楊氏看得心疼,把幾個娃娃趕去炕上睡覺,沒出片刻,炕上的一排小豬就打起了呼嚕。
其實紀永靈也是累得眼皮直打架,但她仍舊強撐著精神,手裡機械地剝著玉米。每天干不完的農活,總算讓她體會到了詩人筆下的“農村可以治癒失眠”。
天天跟牛一樣,睜眼就有各種活等著,哪裡可能失眠?除非餓得睡不著,不然天一黑,唯一的念頭就是撲到炕上倒頭就睡。
幾個大人一邊剝玉米,一邊閒聊著,從今年秋天的收成說到東家長西家短,不知怎的,他們又說起了紀永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