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拜賢人?你不拜,顯然說不過去,可是一旦拜了,豈不是說,王學依舊敬理學?
理學和王學之間,許多道理都有衝突,一個是存天理滅人慾,一個卻是讓你知行合一,完全是背道而馳的理論,這種不相容的理論,想要共存,卻不太容易。
於是有人搖頭,有人點頭,又是一番議論紛紛。
……………………………………………………………………………………………………………………………………………………………………
訊息傳到應天府衙門裡頭。
朱茂聽到了傳報,頓時大喜。
近來他很上火,千頭萬緒的事鬧得他頭暈腦脹,甚至連殺人的心思都有,對下,他要繳糧,在南京裡頭,又是學爭,而且都是鬧得不可開交,又加上了徐謙這個變數,此子留在南京一日,他就覺得不安生一日,可現在,徐謙要拜祭孔廟,卻讓他心裡一下子舒坦了。
這是好事嘛,這些王學門徒,不是整日說王學如何如何好嗎?現在也好,倒要看這王陽明和徐謙二人去了文廟,拜不拜朱聖人。
朱茂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這祭祀文廟是有規矩的。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祭祀也是如此。
比如正式場合的祭拜,必須先去大成殿祭祀孔聖人,隨即便要去啟聖祠祭祀,這啟聖祠便是祭祀先賢祖宗的地方,比如孟子他爹、張載他爹,程顥、程頤還有朱熹他爹等等。
拜完了他爹還不夠,接著就是要拜東西二廡的先賢和先哲了,朱熹就是先賢中的一員,而且是唯一一個,並非是孔子弟子,卻享有從祀資格之人,這個時候,熱鬧就來了,要知道,祭祀可不是拜拜就是了,你還得寫文章,寫文章還要念,可是到了朱熹這裡,你該怎麼評價?
你在文廟裡,要是敢說一句朱熹的不是,那就更熱鬧了,因為根據律令,誹謗先賢的,往往都要治罪,更何況還是去文廟裡誹謗先賢?
那是人家的地盤,你去了那裡,只能稱頌,稱頌他們的事蹟,稱頌他們的學說,想想看,王學的精神領袖跑去吹捧理學,這還不是樂子嗎?
朱茂頓時發覺自己來了一個機會,要知道,若是硬著來和這位徐撫臺對抗,他是不成的,可是姓徐的跑來這裡給王學助威,他要是一聲不吭,不免有些窩囊,既然如此,那麼索性,就給這姓徐的一點難堪。
“你們不是想要祭祀文廟嗎?好,好得很,那麼索性就大張旗鼓的讓你們去辦。”
朱茂還覺得規模小了,既然人家非要辦,那就大辦特辦。
朱茂沉吟片刻,旋即叫了個心腹來,慢悠悠地道:“禮部尚書費大人今日在公堂裡當值嗎?”
他說的禮部尚書,乃是南京禮部尚書,這位費大人和朱茂一樣,也都是鐵桿的舊學黨,早就對這江南一面倒的王學看不慣了。
“大人,這個時候應當是在當值吧。”
朱茂點點頭,隨即修書一封,交給心腹,道:“立即送去,告訴費大人,此事刻不容緩,請費大人以蒼生為念,再不能讓某些跳樑小醜胡作非為了。”
一封書信,已是傳到了南京禮部衙門。
而禮部尚書費宏看過書信之後,卻也不禁沉吟起來。
這封書信沒什麼客套,只是說了一件事,現在有人要祭祀孔廟,這樣的盛舉,禮部怎麼能袖手旁觀,禮部應該組織一下,要來就來一次大的,讓你由禮部尚書親自組織,只要費大人親自出面,那麼這南京上下的官員,只怕都要出來了。
到時候,一場浩浩大大的祭祀活動開始,大家一起來湊一湊這個熱鬧。
…………………………………………………………………………………………………………
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