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也能重重留下一筆。況且大都督府崇倡高薪養廉,對有實職的官員薪水支付得非常封厚,到了任上,即便做不得千古名臣,幾輩子得衣食亦有了著落。
《臨時約法》規定,知縣以上等級的官員,任命權在丞相,推薦權在吏部,所以,面臨“失業”的官員紛紛找趙時俊走門路。但一直追隨在文天祥身邊的趙時俊卻清醒地知道,文丞相對屬下很信任,卻不會放棄監察。為了不讓劉子俊找上門來,他乾脆從泉州跑到福州,一方面向文天祥訴苦,尋求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避免收受賄賂,買官粥爵的嫌疑。
文天祥嘆了口氣,沒立刻回答趙時俊。他又遺憾地想到了夭折的選舉制度。如果不是百官和部下全力阻撓,地方官員委派哪裡會生出這多麻煩。但時代侷限就是時代侷限,自己總不能拿著鋼刀來逼迫大夥接受選舉。這一步,既然已經退了,就只能尊重現實。況且在一進一退之間大都督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重整大宋各方勢力的機會已到,官員任命,是個難得的契機。
“要不,咱們丞相府擬一份名單,把那些冗官擇才而用!”趙時俊見文天祥不說話,試探著問道。
文天祥依然沒有說話,目光落在陳龍復送來的石碑紙樣上。這是丞相府專門撥款,準備在各大州、府衙門前,和交通要道口豎立的《臨時約法》碑。約法內容,將一字不落刻在石碑上,為了體現約法的鄭重,陸秀夫親自執筆書寫了每個字。
‘如果苗春當年少救幾個官員出來就好了,免得這幫白眼狼添亂。’趙時俊心中惡毒地想,對於找上門來的冗官,他很看不起。這夥人身上都有功名,寫得都如花團錦簌,但治理地方,不是寫寫就能做好的事情。官府的職責是維持地方治安,是給百姓創造賺錢養家的門路,是修路、建橋、整治水利,幹這些百姓力量做不起,亦不會去做的公益之事。以大宋目前的地方官制,真的把心思花在治國方面的人,絕對沒時間去寫那些花樣。
但趙時俊不打算只舉薦原大都督府的同僚出任地方官員,雖然大都督的同僚對官府職責的理解,比行朝冗官,和賦閒在家的進士們強得多。按他的理解,花了數月之功打造《臨時約法》,為的就是讓大宋各方勢力妥協,如果因為官員任命激化了矛盾,反而辜負了丞相大人對自己的信任。
怎麼辦?他望著文天祥,等待一個確定的答案。卻發現文天祥一直望著自己,目光裡充滿鼓勵與期待。
趙時俊心裡有些緊張,目光漂移到《臨時約法》上,突然,他的目光亮了一下,一個絕妙注意出現在心裡。
第四章 初(三)
祥興三年秋十月,吏部尚書趙時俊點起了新官上任後的第一把大火,以福建、廣東、廣西三路初定,民生凋敝為名,上書朝廷,請大都督府與皇帝下令重整地方官制,將府、州、軍、監四種行政單位劃分統一為府,每府轄地最低三縣。轄地不足三縣、料民不及十萬者皆裁撤為縣,視地域遠近,與相鄰縣合併為一府。
大都督府許之,帝昺用印,百官譁然。
大宋劃分天下為二十四路,路之設下有府、州;府、州之外又有軍、監。南渡後又為了滿足官員升職**,將大批州、軍、監升格為府。種種歷史遺留原因,導致行政區域和地方官職混亂。而廣南東、西兩路在大宋歷史上屬於邊荒地區,由於朝廷對兩路控制的松疏和地方豪強勢力強大,行政區域更加混亂不堪。很多州、軍如橫、貴、賓、雄等,轄地面積尚不及福建一縣。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掛著知府、知州、都總管,副總管職位的官員和掛著孔目官、勾押官、開拆官、押司官,糧料官名目的小吏不計其數。朝廷為了安撫地方,對這些不幹活卻白拿糧食的冗官、冗吏往往採取睜一眼閉一隻眼態度,任由其在地方上肆意妄為。
鄒洬和杜滸巡狩兩廣,採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