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他逝去的生活得以在現實世界中井井有條地呈現。不用求助時鐘,他只消一想就立即知道星期日做早、晚禮拜和星期三晚上禱告儀式的特定時刻,在開始和結束這兩個固定時刻之間,要在往日他會在哪裡,正幹什麼;知道他進教堂的準確時間,知道應當在某個時刻結束他精心準備的禱告或佈道。因此,黃昏還未完全消退他便自言自語現在人們聚在一起,沿著街道緩慢走近,轉身進去,彼此招呼問好:成群的人,成對的人,單個的人。教堂裡面有些人在攀談,聲音很低,女人在不斷地打扇,響起噝噝的聲音,還向剛到的經過甬道的朋友點頭致意,加魯塞爾斯小姐(她是風琴手,死去差不多二十年了)就是其中之一,不一會兒她就要起身進入風琴所在的樓廂星期日晚上的禱告會,他總覺得這彷彿是人們與上帝靠得最近的時刻,勝過七天中任何別的時間。在教堂的各種集會之中,惟獨這個場合具有某種靜穆感,這種感覺正是人們對教堂的期望和辦教堂的目的。這時,人們的精神和心胸得到淨化,倘若真有淨化的可能;過去的一個星期連同其間遭遇的任何災禍,都被早禮拜儀式的嚴肅莊重的濃烈氣氛結束了,罪過清算了,一筆勾銷;而下一個星期,無論會有什麼厄難出現,此刻的心靈卻靜靜地沐浴在信仰和希望的涼爽柔和的春風裡。
坐在漆黑的窗邊,他彷彿看見他們現在聚在一起,走進門去。他們幾乎全都去了這時他身子略微靠前,開始說“快啦,快啦”。然後像一直在等待他打個手勢似的,音樂忽然演奏起來。風琴奏出的旋律透過夏夜傳來,宏亮而又低沉,響亮的聲音裡交融著慘淡與莊嚴的韻味,這自由無阻的聲音彷彿隨著量的聚積而凝現出各種受苦的形狀和姿態,莊嚴靜穆,意味深長,令人入迷。然而即使這時,它仍帶有另一種音調:嚴厲,毫不寬恕,有意摒棄以致譭棄激情;懇求的不是愛,不是生命,而是不允許把它給予別人,以響亮的音調強烈地要求死亡,彷彿死亡是一項恩惠;這同新教各派的音樂完全一樣。接受這音樂的人們似乎在讚美聲中更加高聲地稱頌,既然是這音樂所讚頌和象徵的東西鑄成了他們目前的狀況,他們也以讚頌來回報它。他聽著,似乎感到自己的歷史、自己的鄉土和自己身上迴圈流動的血液在這音樂中出神入化了;而他出自其間、生活其間的人們,卻永遠領略不到歡樂,承受不住災禍的打擊,但又無法逃遁,無法安然置之度外。即使得到歡樂或者陶醉,他們似乎也受用不了:他們宣洩的方式會是暴力,酗酒、鬥毆或者禱告;災禍,總是與暴力聯在一起,也顯然無法逃避因此他們奉行的宗教為什麼不該驅使他們自己經受苦難和互相折磨呢?他想。他彷彿從音樂中聽到了他們已經知道明天必須付諸行動的宣言和做出的奉獻。他似乎覺得匆匆過去的一週有若激流,而從明天開始的一個星期將是無底深淵,而此刻則在瀑布的邊緣;這瀑布是溪流高漲匯合而成的一串宏亮高亢的厲聲呼喊,不是在為自己辯護,而是在為自己投身而下唱出的臨死讚歌;不是在向任何神祇禱告,而是在向囚於死牢的人訴說;他能聽見他們的歌聲,還能聽見另外兩處教堂傳來的音樂,在他被處以死刑時,他們也會豎起十字架。“他們會很樂意這樣做,”他說,倚在漆黑的窗邊。他感到嘴唇和下巴的肌肉由於預感到什麼而變得緊張起來,某種甚至比嘲笑更為可怕的事。“既然憐憫他等於承認他們懷疑自己,等於表明他們自己也希望、也需要得到憐憫。他們那樣做會很樂意的,會樂意那樣做的。因此,這是多麼可怕啊!可怕,可怕。”這時,他身子往前一靠,看見三個人走來,走在陰影裡,側影映著街燈,轉身進了前門。他已經認出拜倫,便注視著跟在他身後的另外兩人。他知道那是一女一男,除了能辨明其中一人穿的是衣裙外,兩人幾乎完全相似:同樣的高矮,一致的塊頭,比普通男女還寬大一倍,像兩頭熊。他忍俊不禁。“拜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