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當然要私下先說清楚了,之所以把女兒帶來,就是想看太子是不是看得上他們的女兒,畢竟那可是側王妃,一步登天的事。
兩個女子低眉垂目,羞答答的樣子,看上去倒還是很水靈的,甚至跟太子妃都不遜色多少,這讓太子十分高興。
太子妃和兩位富商的夫人及女兒到後院說話,前院只留下兩位富商跟太子。
以太子妃的意思,有什麼話當面說清楚,畢竟大家心裡都很明白,這不過是場交易。
當然對於兩個富商而言,能從讓人看不起的滿身銅臭的商人飛躍而成皇親國戚,花多少錢都願意。將來太子登基為帝的話,他們倆那可就是國丈了。
這兩位富商,一個姓常,一個姓寧。
常家的女兒名叫常香茹,寧家的女兒名叫寧婉嘉,兩位員外都是老朋友,因為都是在開封地界上做生意的,兩家生意也有很多往來的。
太子看中他們兩家,兩家都非常高興,私下裡早就商議好了,如何出價才能夠讓太子動心。
這一次他們倆可真是下了血本,要攀上太子這個高枝,對他們來說沒有別的,只有錢。
皇帝趙桓開放產業,鼓勵百姓發家致富,尤其是鼓勵商業,使商業得到蓬勃發展,商人的地位也水漲船高,所以他們有地位有錢,當然就想有更高的追求。
現在機會來了,那還不大把撒錢?
與太子一番商議之後,兩人便承諾下來,大元帥府一萬兵馬所有開支由他們兩家分擔全包。另外,每一年還給太子府進貢若干兩銀子作為孝敬。
同時給皇后娘娘每年都有重禮孝敬的。
對於雙方提出來的數字,太子不僅滿意,而且有些意喜出望外的感覺,沒想到能開出這樣的高價來,真是欣喜若狂,又有些懊惱。
早知有這樣一個途徑,娶兩個閨女就能把金山銀山抱回家,又何必要去看黃賢妃的臉色呢?人財兩得啊。
商定之後,太子和太子妃便興沖沖的進宮面見朱皇后,把這件事一五一十的說了。
朱皇后微微蹙眉,在她看來這是很掉價的,拿側王妃的位置去換錢,這要是傳出去,那這話可好說不好聽。
但她現在又太缺錢了,實在是沒辦法,雖然丟臉,卻也只能這樣了,否則到哪弄錢去?賣官賣不了,那就賣側王妃唄。
而且側王妃寶座的位置,居然賣的比官賺錢多了,這倒是意外之喜。
商定之後便下懿旨讓禮部按照規矩舉行儀式,迎娶兩位側王妃。
太子娶側王妃,比娶太子妃可差遠了,太子妃畢竟是正室,那是非常講究的,文武百官都要朝賀的。
側王妃就沒必要了,何況還是兩個商賈之女,給她名分就夠了。
簡單的迎娶儀式完成之後,兩位女子便順利的入了太子的府邸,成了側王妃了。
與此同時,金行的大元帥府的對公賬戶上大筆的資金也轉款到位。
現在大宋的金行公私轉賬業務已經非常成熟,雖然還沒有後世的電子交易快捷,但已經相當便捷了,當天就能轉賬到位。
趙構看著白花花的銀子到賬,樂不可支,而且這費用是按照皇家軍隊的標準來開支的,而不是按照那些老頭兵的開支。
所以朱皇后早就看不上那些老頭兵,大手一揮,將所有老頭兵全部清退,重新招募。
因為這一次給足了銀子,倒是能招到像樣的兵士了。
為了鼓勵踴躍到元帥府當兵,朱皇后甚至還略微提高了軍餉待遇,反正錢是兩個冤大頭來出,她也不會心痛。
這一招很有效,時間不長,一萬兵馬全部招齊,都是年輕力壯的兵士,體力都是之前的老頭兵無法比擬的,只不過這些都是新兵蛋子,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