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師,使用的也都是漢語授課,他們壓根聽不懂。
而現在二兒子議政與牛蛙、吳拱也都從大學畢業了。
在皇帝趙桓準備離開錫蘭都護府前往歐洲的時候,英雄母親計劃第二批三十萬孩子已經年滿十八歲,正式開始服役了。
趙桓將這三十萬新軍命名為“精衛集團軍”。
傳說精衛是炎帝的女兒,她在東海遊玩時不慎被水淹死,化作了精靈鳥,每日銜來石頭樹枝投入東海,想把海填平。
這就是精衛填海成語的來歷。
趙桓用精衛來為這支集團軍命名。這支軍隊的將士大多是來自於東南亞國家的英雄母親所生。
趙桓準備把這支軍隊放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作戰,目前印度半島就是最好的戰場。
這支軍隊的元帥是韓世忠的二兒子,而副帥則是著名的丞相李綱的大兒子李茂之。
這孩子並不像他父親,他從小喜歡舞槍弄棒,所以學一身好武藝,後來在牛皋的軍中當然隊正,曾經多次親臨前線,不僅指揮作戰,而且身先士卒,屢立戰功,靠軍功從一位隊正一步步當到了偏將。
在趙桓的建議之下,他離開軍隊,進入了軍事指揮大學讀書,四年後在南洋裡朱羅王朝等三個王朝發生的大戰中,他作為偏將參與了作戰。
在戰鬥中非常勇猛,而且指揮有度,深得趙桓的器重,於是這次委以重任,當然按照他的履歷,直接當上副帥。
雖然他很年輕,但趙桓從來不會論資排輩。
當年岳飛直接當上大帥的時候,也不過才二十出頭,趙桓知道李綱的幾個孩子也都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在朝廷中都做出了一番成就的,所以他還是很器重的,至少根正苗紅,讓人放心。
精衛集團軍乘坐大宋的新式戰艦,從大宋海港來到了印度洋錫蘭都護府。
在這五年裡,大宋的造船廠一直在不停的造船,又增加了幾百艘艨艟級鉅艦,不僅用來遠洋運輸,也可用來海軍作戰。
精衛集團軍以海軍為主,包括海軍陸戰隊,趙桓把它部署在錫蘭都護府,就是用來控制印度洋的。
等到精衛集團軍抵達錫蘭都護府之後,趙桓也就可以放心準備起航去歐洲了。
他先下旨將原先集結在錫蘭都護府的四十萬大軍各自回隊,因為當時這四十萬軍隊是從好三個集團軍抽調來的三十萬海軍和十萬陸軍組成的。
現在已經有了專門用來鎮守錫蘭都護府的這支精衛集團軍,那原先抽調來的軍隊就沒必要再待在這了,自然是各自迴歸本身歸屬的集團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