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夠知道‘金雕’要比‘飛鷹’強大得多,由此推斷,段磊所提出的新機型肯定要比‘飛鷹戰機’更為先進。
“是的!”段磊點點頭,說道:“這將會是第五代巔峰戰機,比F22更為先進!”
僅此一句話,就足以讓高儀兩人欣喜若狂!
要知道,華夏帝國在海空兩軍積弱已久,落後西方先進國家可不止一兩年的差距,巨大的鴻溝讓帝國高層一直憂心不已。
若是說在90年代之前,帝國高層還抱有人多力量大、精神鬥志可以彌補武器差距的話,美利堅帝國偕同西方聯軍在1991年初展開的‘沙漠風暴’行動一下子就讓帝國高層發現,過去的策略已經過時了!
現在戰爭,玩的是高科技!
……
第一次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區域性戰爭。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區域性激化的結果。
它向人們展示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範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
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端火力打擊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鬥方式。
海灣戰爭因多國部隊在質量和技術方面佔據的絕對優勢,使其以高技術區域性戰爭的代名詞載入戰爭史冊。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直升機),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佔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直升機數量比為16/1。在精確制導武器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藥中,精確制導武器僅佔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繳獲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
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面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資訊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面困難重重。
毫無疑問,第一次海灣戰爭成為了現代戰爭的一個典範。一個分水嶺,在它結束之後,全球各個大國對於軍事領域的改革也是不斷加快了腳步。
……
第一次海灣戰爭讓帝國高層意識到,人海戰術在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帝國若想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精兵強軍已經成為了必然。
從那以後。從八十年代持續開展的‘百萬大裁軍’行動進展更加順利,帝國把更多的軍方放在了新型武器的研究、新戰術的演練之上,在縮減帝國軍隊數量的同時,儘可能地提升帝國部隊的戰鬥力。
在這種情況下,‘東風’系列戰略導彈、‘飛魚’反艦導彈以及J10、獵豹戰鬥機等一系列尖端武器也是運營而生。藉助著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