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陳倉,又從帝克長安,開陽元年,拜安北將軍。又隨帝拔潼關,陷弘農,略地於河南。
二年八月,帝使驍將兵一萬,攻東郡,驍緣河拔白馬、濮陽,與梁軍隔河對壘。梁東郡太守鄒昕固壘於河北,欲阻驍。驍擂鼓張旗,揚聲欲絕河攻壘,陰使人於別地潛運小舟,驍親將驍勇之士二百人,乘小舟渡河。既渡,昕來攻,驍挺戈舞戟,奮戰距之,河南諸軍遂盡渡,大破梁兵,驍手斬昕,乘鋒北平東郡。遂與帝會師於東平,圍之,驍率軍先登拔城,以功為東郡太守。後任成為兗州刺史,驍兼兗州長史。
聖王床山之敗,尚和欲絕河南鄉,兵偪白馬,驍陳兵擂鼓,大張旗幟,嚴甲以待之,和望而卻步,還河北。聖王伐士尚,任成使張驍率眾與高歲合兵南鄉,略定下邳、廣陵。
帝混一九州,以功受驍尋陽侯,拜會稽太守,兼揚州長史。時刺史冉季,文士也,惟垂心政化,揚州軍戎之事,悉委於驍。
皇秦雖取揚州,然會稽、丹陽、吳郡之地,山越盤踞,其跋扈者往往結寨,每劫掠百姓,殺害令長。驍推誠綏撫,編戶良夷,以孤作逆之人。
十七年五月,越人孫暢煽動奸惡,聚眾萬人,偪山陰(注曰:會稽治所在山陰)。驍遂結陳距暢,六戰皆破之,暢越會稽山而南遁,逃竄越夷之中。驍遂推鋒而下,傳檄諸郡縣,招撫良善,尋寨除逆。暢迥蹙無計,西奔丹陽,教唆華夷,結柵沮驍。驍率輕兵開山辟穀,推鋒突進,次第拔其寨壘,暢計無所出,遂降,驍械送之於洛陽。復撫慰山越,內之入籍,以長吏治之。
十八年,以功除揚州牧,建鄴留守。二十一年,加都督揚州諸兵事。
昌武四年,病卒,時年六十六,諡曰壯武,追贈徵東將軍、揚州牧、都督揚州諸兵事。諸子名不顯。
史臣曰:劉提、王平、張驍之輩,悉高帝創業之時,戎馬驅馳之虎將。其或戮力於沙場,或鎮守於一方,建功立績,章威揚名,以是位至嶽牧,顯榮封疆,英雄男兒,當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