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的星期天早晨,德軍實施“第25號計劃”,塗有法西斯標誌的轟炸機群一浪接一浪地湧至完全未設防的貝爾格萊德上空。許多人鎮靜自若,以為它們是本國的軍用飛機。然而,致命的炸彈扔下來了,斯圖卡式轟炸機毫無顧忌而隨心所欲地俯衝投彈,供水系統、人群、民房、醫院、教堂、學校全都是目標。貝爾格萊德的廢墟里留下了1萬多人的屍骨。同時,德軍地面部隊在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匈牙利部隊的配合下大舉入侵南斯拉夫。4月17日,南斯拉夫王國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經過短短的10天,南斯拉夫作為統一的主權國家已不復存在,成為淪陷於法西斯鐵蹄之下的第12個歐洲國家。 國難當頭,許多人恐懼不安,不知所措。而對於鐵托來說,危難卻總是激發出他全部的戰鬥意志和領導才能,這是他的典型特徵。鐵托領導南共和人民進行反法西斯鬥爭,為武裝起義做準備。4月底,他召開南共中央委員會會議,在會上做了關於全國形勢的詳細報告。會議提出了反對侵略者的起義問題,確立了民族解放陣線的基礎。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法西斯突襲蘇聯,蘇軍措手不及,德軍取得了蘇德戰爭初期的巨大勝利。歐洲的其餘部分,除了英國,都在希特勒的控制之下,歐洲成了希特勒的歐洲。正是在這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危急的時刻,南斯拉夫的起義爆發了。南斯拉夫人民在以鐵托為首的南共領導下前赴後繼地與法西斯作殊死的鬥爭。6月27日,南共中央成立南斯拉夫人民遊擊司令部,鐵托出任總司令。此後幾個月內,遊擊司令部所統率的部隊已達8萬,開闢了一系列敵後根據地。在解放區的邊界,德軍當局豎起了大牌,上面醒目地寫著:“注意!匪區!” 9月18日,鐵托克服重重險阻從首都貝爾格萊德平安進入解放區,成為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戰場上的軍事統帥。不久,游擊隊攻佔了烏日策城,建立了象徵性的烏日策共和國。 為了壯大反法西斯的力量,鐵托積極爭取另一支具有抵抗思想的隊伍——前南斯拉夫陸軍上校德拉查•米哈依洛維奇領導的切特尼克(意為軍隊)。鐵托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先後兩次(9月19日,10月27日)親自去切特尼克控制的地區與米哈依洛維奇會晤,提出了雙方聯合作戰、設立聯合作戰參謀部等建議。米哈依洛維奇認為鬥爭的時機尚未成熟,最好等待德國人衰弱下去,以儲存力量直到機會來臨再給予致命的打擊。他批評南共“在一個不平衡的鬥爭中無情地浪費塞爾維亞人民的鮮血去和德國人作戰”,堅決拒絕與共產黨人合作而逐漸走向深淵,竟至於暗中勾結德軍軍官及南奸奈迪奇將軍,從11月份開始,指揮切特尼克襲擊烏日策和其他游擊隊據點,遭到游擊隊的迎頭痛擊。然而,流亡倫敦的南斯拉夫王國政府卻任命米哈依洛維奇為“祖國國內南斯拉夫武裝力量總司令”,英美等盟國也全力支援他,將南斯拉夫的武裝起義完全歸功於他,大力宣傳他的所謂英雄事蹟。1942年,米哈依洛維奇與麥克阿瑟、鐵木辛哥、蔣介石一道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該年度最得人心的盟國將領。由於種種原因,蘇聯也宣傳說:“德拉查在領導著(南斯拉夫)所有抵抗德國人的部隊。”

第九部分鐵托 元帥(2)

鐵托領導下的游擊隊員

鐵托與米哈依洛維奇會晤後不久,德軍開始進攻烏日策,飛機、坦克、步兵協同作戰,互相配合。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游擊隊雖經殊死抵抗,但最後不得不撤出烏日策。戰鬥人員中最後一個撤離的是鐵托,在他離開20分鐘後德軍的坦克就闖進了烏日策。德國人毫不停留,跟蹤追擊,切斷了鐵托及其少數隨行人員的退路,雙方相距只有150碼。鐵托手提機槍同德國兵周旋,在山上步行20多英里,才找到最高統帥部(1941年9月26日,南斯拉夫人民遊擊司令部改為人民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