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一代雜交稻米雛形(下)

育種中心內,向華對林立介紹道:

“林院士,您可能不太瞭解,在咱們本土,水稻一共分成重穗型、多穗型和大穗型三種。

其中合適用於雜交育種的是重穗型,而大穗型水稻雖然也有相關技術儲備,但實際上大多被運用到了玉米和小麥上。

至於多穗型則因為抗倒伏能力差,無論是市場還是科研方面都有些脫節了。

這類品種種肯定還是有人種,不過在行業中的保有率已經不是很高了。”

眼見林立點頭示意自己明白,向華掰下一截水稻的稻穗遞給他,繼續道:

“目前大莫界已知的水稻品種一共有二十三種,基本上都是多穗型的。

像我手上的這種便是未雜交的四號稻種,產量低、果實幹癟、抗倒伏抗和抗病性都很差。

唯一的有點就是成熟時間早,哪怕沒有靈蝶輔助,它的成熟期也能達到75天左右。”

林立接過稻穗,用手指捏了捏。

結果他手指剛稍稍用力,稻穗上的穗粒便脫了下來,輕飄飄的落到了他穿著的那雙鴻星爾克上。

林立的眉頭頓時便是一皺。

別看他現在是國內頂尖的生物學權威,生活上標準的院士待遇,甚至還配備了專門的助理和實驗室,哪怕不動歪腦子一年的正當收入也能達到千萬級。

但在小時候,林立可是實打實的農村娃。

他出生在70年代的贛鄱大地,童年時候上過山下過水,背過木柴也種過水稻。

快樂肯定有,但更多的還是生活的苦澀。

雖然如今你在林立的臉上早已看不出昔日那個農村娃的痕跡,一口可能進化成“表鍋沃粗來了”的口音也在前往北方讀大學期間給糾正了過來。

但一些基本的農業常識還是無法磨滅的存在了他的記憶之中。

這就像腳踏車一樣,哪怕你十多年沒碰過車把子,但只要左腳那麼一蹬踏板,照樣順順當當的能騎的飛快。

已然成為了一種本能。

因此在摸到稻穗的一瞬間,林立心中便下意識的冒出了一個判斷:

這種稻穗產量肯定不高,同時非常容易倒伏。

所謂倒伏,指的是指直立生長的作物因風雹、暴雨等自然因素或外力影響發生成片歪斜,甚至全株匍倒在地的現象。

倒伏會導致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降低,收穫困難。

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嚴重倒伏時,嚴重影響產量、甚至可能造成絕收。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種四號稻種都是屬於垃圾中的垃圾。

而正是這種堪稱廢物的稻種,卻是大莫界最常見的作物之一。

由此可見大莫界的糧荒有多嚴重了。

見林立的表情有些複雜,向華繼續說道:

“林院士,四號稻種最低的產值是一畝地二十多公斤,最高的大約是一百公斤,平均產量大概是四十到五十公斤上下。

此外,就算是被大莫界農民拋棄的120-140天成熟期的稻種,產量最多也就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平均八十公斤多點。”

比較瞭解土地概念的同學應該知道。

土地一般分為高產田和低產田,二者的概念從字面上就能理解。

而縱使是向華所說的高產田產量,與本土對比也完全不夠看。

這裡的不夠看不僅是指現代,還包括古代。

先說說本土古代的情況吧。

《管子輕重甲》記載了春秋時代的水稻產量:

“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鍾。”

也就是一戶人家一年耕種100畝地,總守成不超過20鍾。

春秋戰國的畝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