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對方的懷抱中,如果只管縱容自己,而心沒有專注於對方,能享受到樂趣嗎?其實,真正應該縱容的是這樣的念頭:願我施與滿足,願我帶來快樂,願我帶來滿足。只要心態上能作如此微細的轉換,性事就會更和諧。我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對很多人而言,暴食是性事不滿足的替代品。一對夫妻應該學習將自己的身體作為給對方的禮物,對方在性方面的滿足也是自己的滿足。
快樂的感受來自於專注。還記得上次吃蘋果的愉悅嗎?抓過來囫圇吞嚥下去不是吃,吃有吃的藝術。過去人們會在晚餐前先說一段禱文,大家圍坐在桌旁,等人到齊了才開始吃。現代人住在公寓裡,過著孤單的日子,下班回家自己隨便吃點喝點。這樣怎麼能身體健康、精神富足呢?吃蘋果時,拿起來咬一口,咀嚼幾下就吞進肚裡,大家都在急什麼呢?
把蘋果拿在手裡,曾經享受過手指的觸感嗎?會把心放在指尖,體會那奇妙的觸感嗎?曾經體會過蘋果帶來的視覺享受嗎?會細細端詳它的色澤,像端詳一朵嬌豔的玫瑰嗎?品嚐的感覺有一半來自嗅覺,另一半要靠鼻子。咬蘋果時,應該慢慢地感受它的氣味。享受觸覺、視覺、嗅覺,然後是味覺。這就需要節制的功夫,要有耐心。如此有條不紊享用吃蘋果的滋味,比吃一整桶蘋果所收穫的快樂還更俱足。
第一部分 暴食是因缺乏愛(4)
s廚房是個神聖的地方
吃東西時,不但色香味觸的感覺都要體會到,還要注意一點。在印度,我們說“固體用喝的,液體用吃的”。比如,喝橙汁要像吃固體食物,在口中給它一點時間,讓唾液和果汁混合後才嚥下去。
消化有一半要靠唾液,如果食物沒有充分和唾液混合就進入胃中,胃就要分擔嘴的工作了。胃可沒有牙齒,如果負擔過重,受到過分刺激,功能就會紊亂,人就難以分辨胃的反應,不知道究竟是飢餓,是不飽,還是胃在抗議些什麼。同理,固體要用喝的,經過充分咀嚼,成為液體一樣的食物。
吃的時候,注意力要集中在舌頭的味蕾上。如果吃了東西卻記不得它的滋味,怎能得到滿足感呢?吃有吃的藝術和技巧。現代人很注重吃什麼,可是很少有人談怎麼吃。
食物是生命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廚房是個神聖的地方,在廚房烹調食物時,心態一定要平和、專注。我的童年時期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我來自一個非常虔誠的修道家庭。六七歲的時候,我家住在喜馬拉雅山下一個城鎮的郊區,有一天晚上,我家來了一位斯瓦米。他靜靜地坐在屋外,據說已經有25年沒說話了,如果有必要,就在隨身帶著的一片木板上寫幾個字。第二天早上,我的母親為他準備了一份盛餐,裝在幾個銅碗裡,擺在銀盤上,再蓋上雪白的布,由父親端去供養他。
斯瓦米揭開白布,只拿一小碗,揮手示意父親把其他食物拿走。父親很訝異,問他:“您昨天在山中走了一天,昨晚也沒吃東西,為什麼不多吃些?”斯瓦米拿出木板,寫下“我不接受嗔心做的食物”。父親非常震驚,因為的確只有斯瓦米拿走的那道菜,是我母親在心平氣和之下做的,後來她為了家裡的事動氣,其他的食物都是帶著怒氣做的。所以,一旦進了廚房,就應該注意自己的心境。有人可能會說,我們都是凡人,會有情緒的起伏,一天忙下來已經很累了,傍晚進廚房不可能都保持天使般的微笑吧?
每天靜坐就可以幫助我們做到此點。當我們做放鬆練習和打坐時,即使花了一個小時,也不會感覺漫長。但如果站著等公交車,就覺得一個小時漫長得令人不耐煩。
因為在身體放鬆、心境平和、不覺得無聊、不煩躁的情形下,我們會有一份平靜而知足的感覺,這不是由於滿足了外在的慾望,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論追求到多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