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清老爺子為了給她鋪路,早早給她訂下一門娃娃親,對方家族是世代城市貧民,到了第四代終於當上工人,根正苗紅,顧慮到他和老太太的出身,即使將來有什麼事也能給閨女多一層保護。
再加上他於顧家有恩,又同住杏花衚衕,知根知底,在那個年代是最好的選擇。可他不知道的是,長大後的顧安和清音這兩個小瓜壓根扭不到一處去,顧大媽又一頭熱,在中間幹了幾件幫倒忙的事,兩個年輕人漸行漸遠。
後來清音去了鄉下,顧安也去看過她,但後來有事就走了,誰知這一走,就很多年沒再見面,等再次相見的時候,倆人都大齡未婚,但都不想跟對方將就,他每個月會給清音生活費,平常只兄妹相稱,直到清音的死亡。
清音死後,唯一去替她收屍的就是顧安。
讀者看了都說戀愛腦害人不淺,不僅毀了小姑姑一生,還把顧家母子也連累了。
清音想到這些,看著顧大媽的眼神也是分外愧疚,“對不起,顧媽媽。”
“對不起個啥,你叫啥我都高興,正好,咱們不稀求她做的豬食,顧媽媽帶你回家吃,走。”
清音吸了吸鼻子,跟著她離開十六號院。
顧家很近,走三分鐘就到了,進門也是一樣的格局,但顧家條件不好,一直住的是後罩房,光線暗,空間狹窄,一間十來平的房子中間用報紙牆分成兩個隔間,母子倆各睡一間。
“你安子哥上班去了,顧媽媽給你做好吃的,不讓他知道。”顧大媽像哄小孩似的,拉著清音的手,搓了搓,眼睛捨不得從她臉上移開分毫。
“真乖,你都多少年沒來過這邊了,還記得這個椅子嗎?”
“這是你顧爸爸給你做的,還沒做好,他人就沒了,後來你安子哥續的尾,凳子腳都是一高一底。”
清音小時候喜歡跟著顧安跑,可她比顧安小六歲,個子矮矮的小土豆在人群后什麼都看不見,顧爸爸就給她做一個小板凳,方便她站在上面看熱鬧。
清音愛惜地撫摸著小板凳,腦海中出現一位樸素慈祥的老人。
顧家老兩口原本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顧全,是一名軍人,屢立戰功,前途無量;老二叫顧安,從小生得好,粉雕玉琢,冰雪聰明,成績拔尖。
清老爺子當年看中顧安不是沒原因的。
可惜沒幾年老大顧全在一次任務中犧牲了,顧家老兩口沉浸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中,也沒顧得上管歷來省心的顧安,等發現不對勁的時候,他已經從一個品學兼優、機靈聰明的好孩子變成人人見了都嘆息的街溜子,不是他跟人打架就是別人跟他打架,有時候一天要打好幾撥,書不好好念,就跟那些不三不四的鬼混……這些年顧大媽沒少頭疼。
顧大媽絮絮叨叨數落了半天,手也沒閒著,很快的揉好一個麵糰,醒發上。
又去隔壁借來兩把花生,炒焦後把紅衣搓掉,一吹,就剩下一把焦黃色的花生仁兒啦。
“你小時候就喜歡吃顧媽媽做的餡餅,尤其是白糖花生餡兒的,今兒嚐嚐顧媽媽手藝退步沒。”
清音想起來,顧家日子一直不好過,顧爸爸雖是鋼廠的工人,卻身體虛弱,常年多病,顧媽媽從周邊農村嫁過來,至今還是農村戶口,也沒工作。全家人就靠顧爸爸少得可憐的工資養活,可他們卻非常有骨氣,清老爺子看不過意想幫他們一把都被拒絕,他們常說的話就是沒錢也有沒錢的過法,甚至還經常省吃儉用,給小音音做白糖花生餡兒餅。
顧媽媽的手藝做別的不行,但這個餅子卻是拿手絕活,剛出鍋就用筷子戳著一個遞過來,“音音快嚐嚐,小心燙,啊。”
筷子戳進去的地方,融化的白糖汁兒和清油滴滴答答流出來,清音心疼壞了,一嘴咬上去,啊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