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幼接受華人的文化教育,所以在各種習慣上也會遵循華人的傳統。那麼幾乎可以預見,等十年後,當這些童子軍們都已經成家立業,那麼又會有另一次生於**。
而秦致遠的觀點一向是:能生就生,生多少國家就給養多少。
秦致遠可不想搞什麼所謂的“計劃”,在特殊時期,經濟或許是可以計劃的,但生兒育女這種事是能計劃的嗎?
這是有違天理人倫的民族閹割計劃!
在秦致遠這裡,如果有一天蘭芳的土地無法容納所有的蘭芳人,那麼也就到了需要對外開疆拓土的時候,需要獲取更多的土地以養育更多的蘭芳人,而不是要減少蘭芳的人口,以緩解不斷增加的社會壓力。
那麼就需要保持蘭芳的攻擊性,只有這樣,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隨時發起戰爭。
秦致遠保持攻擊行動方式是為外籍軍團增加新鮮血液,比如目前英、法、德等國正在進行的大規模裁軍,這位秦致遠留出了足夠的操作空間。
和約克一樣,很多軍人除了打仗什麼都不會,戰爭已經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他們無法適應和平時期的生活,只有炮火紛飛隨時可能喪命的戰場,才是他們最感覺舒適的地方。
這是他們犯賤?
並不是,這是戰爭後遺症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就在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這三個月內,已經有上百名軍人因為無法適應和平時期的生活,而選擇使用極端方式終結自己的生命。
而更多的軍人終日生活在痛苦中,他們每天夜裡都會做噩夢,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會想起那些死不瞑目的表情,想起那些或麻木、或絕望、或痛苦的眼神。
雖然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但他們還活在虛幻中,他們的戰爭還沒有結束,這是他們自己和自己的戰爭。
雖然看不到硝煙,但痛苦程度百倍於以往。
他們並不是不熱愛和平,而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愛。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重新回到戰場。
但再也不是那種戰鬥到死的戰場,而是那種有張有弛的,烈度不是那麼高的戰場,並且是那種能夠感覺到人性光輝,能夠感覺到希望在萌生的戰場。
這樣的戰場有嗎?
有的,只要在破壞的同時也在建設,只要是在殺戮一部分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另一部分人,那麼就能感覺到新生的希望。
另一個時空中的pla曾經就是這麼做的,他們在打擊敵人,同時也在幫助百姓修繕房屋;他們在消滅敵人,同時也保護了治下百姓更好的生活。
這就是新生。
所以在pla中,患有“戰爭綜合症”的人極少,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能在戰後返回故鄉,和家人一起平安喜樂的度過餘生。
而在另一個時空中的美軍中,患有“戰爭綜合症”的比例非常之大,因為美軍發起的戰爭只給當地人帶去了死亡和毀滅,而沒有任何希望和新生。
那樣的戰爭讓人看不到任何希望,有的只是暴虐和血腥,哪怕是正常人身處其中,也會變得不正常,更何況是師出無名的無道之師。
這麼說起來,如果以後蘭芳要發動對外戰爭,那麼就一定要師出有名。
403 報應
就在外籍軍團開始撤出歐洲的同時,因為世界大戰聚集到歐洲的部隊也紛紛開始返回原籍。
美國人、澳大利亞人、紐西蘭人、加拿大人、印度人等等,都開始逐步撤軍。
當然也包括日軍第六師團。
第六師團現在還是一個整編師團。
在幾個月之前的戰鬥中,因為第六師團師團長明石元二郎的狂妄自大,第六師團傷亡慘重。
相對於戰爭潛力已經被榨乾的歐洲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