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每次戰役開始前,總會先進性大規模的火力準備,中間還要穿插著反炮兵以及陣地轉移,以躲避敵方的火力反制,整個火力準備的時間有可能是兩三天,也有可能是一個星期。
對於日本來說,歐洲那種規模的火力準備聞所未聞,日本人根本就經不起那種強度的消耗,就算是吧日本陸軍一年的經費翻一番日本人也玩不起。
而炮兵是一個科學家兵種,特別是火力反制,如果沒有足夠的經驗,根本就無從談起。
相對於日本炮兵來說,蘭芳的炮兵個個都是專家。
日本和蘭芳的差距並不僅僅是體現在兵員的素質上,武器上也有巨大差距。
旅順炮臺上的火炮確實是口徑大,但威力就不容客觀,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比起蘭芳陸軍的120毫米口徑師級火炮都相差甚遠,特別是在蘭芳陸軍裝備了自行火炮之後。
還記得在費爾昂塔德努瓦戰役中大發神威的194毫米自行火炮嗎?
那可是讓德國人都頭疼不已的存在。
甲午清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佔據旅順之後,那旅順炮臺上所有的火炮全部拆走運回日本回爐重造,後來俄羅斯人在佔據旅順之後,曾經在旅順再次修剪過炮臺,但並沒有恢復到清帝國時期的規模。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重新佔據旅順,這一次日本人沒有拆除炮臺上的火炮,而是把炮臺修繕一新,就這麼堂而皇之的住了下來。
雖然炮臺上還有炮,畢竟是近二十年前的貨色,和蘭芳裝備的最新型的火炮不能比。
於是當蘭芳陸軍的炮兵部隊開火後,日軍就陷入被動挨打的無奈局面。
“全體準備,按照各自分配的方位,高爆彈,五發急促射。”裝甲第二師師屬炮兵團團長程宗伊激動的聲音都變了調,在黑暗中聽上去格外滲人。
程宗伊指揮的可不是一個炮兵團,除了裝甲第二師的師屬炮兵團之外,還有外籍軍團第一師和第二師的師屬炮兵團。
這其中裝甲第二師的炮兵團裝備的是自行火炮,外籍軍團第一師和第二師裝備的則是拖拽式火炮。
程宗伊釋出命令之後,馬上就有各營的營長向各個炮兵連傳達作戰任務,標定各種引數。
不過半分鐘左右,各部紛紛報告,已經準備完畢。
“放!”程宗伊這一嗓子格外的大,都已經到了破音的程度。
沒有人關注程宗伊的嗓子是不是破音的問題,因為就在程宗伊下達命令之後,幾乎就是在一瞬間,144門火炮幾乎同時發出怒吼,然後就看到上百個紅色的彈丸破膛而出,向著他們的目標疾馳過去。
炮彈還沒有落地,這邊炮兵已經開始重複裝彈,準備下一次齊射。
這樣的程式,在歐洲的時候,炮兵們已經熟悉無比,哪怕是蒙著眼睛也不會錯,而且為了防止開炮的聲音破壞耳膜,炮兵們都戴著耳塞,這更讓他們心無旁鷲。
炮兵展開火力急襲的時候,劉子正呆在一處山坡上正在觀察。
透過望遠鏡,能夠很清楚的看到旅順炮臺群最外圍的那幾個炮臺已經被橘紅色的火焰淹沒,影影綽綽能看到有日軍士兵在奔走呼號,可以想象,日本人這一刻是多麼慌亂。
自從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已經近15年沒有參加過戰爭,一戰期間收復青島的那次無論是規模還是強度都達不到練兵的效果,這讓日軍士兵的素質無法保證,沒有上過戰場,在訓練場上練得再好也沒用。
最關鍵的是,這15年是科技飛速發展的15年,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和坦克的出現,以及重機槍交叉火力的應用,已經改變了以往的戰爭形式,如果再按照以往的經驗進行戰爭,那麼只能是死路一條。
甲午清日戰爭和日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