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頁

工房的謝思志和江友保兩位衙役,的確堪稱是良匠,倉促之間做出來的儀器,做工也是十分精美。水平刻度盤上,蘇昊要求他們把圓周分成360個刻度,這兩個人居然也做到了,蘇昊自討自己如果沒有量角器,恐怕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要想在短時間內向生員們說清楚三角測量的原理,是不現實的。蘇昊放棄了這種努力,他只是告訴生員們如何使用這些工具,然後按照固定的程式來計算角度、距離等數值。即便是這樣,十幾名生員中間,也只有馬玉等少數幾個人聽懂了。基本技巧講授完畢之後,蘇昊吩咐生員幾個人一組,分頭去進行測量實習。熟能生巧,蘇昊相信,大家試過一段之後,這些方法也就能夠完全掌握了。

看著生員們笨拙的樣子,蘇昊暗自嘆息。作為一名地質專家,他知道,其實早在宋代的時候,中國的測量技術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例如沈括曾經主持過840裡距離內的水準測量,測得開封到泅州的水平高度差是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精確到了厘米級。到元代的時候,郭守敬組織了全國的緯度測量,在南海的測量點,便是後世的黃巖島。那個時候,某國的居民還處於史前文明狀態呢。

可惜的是,這些大地測量的工作,在讀書人眼裡,都被認為是匠人做的事情,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這樣一來,大多數的讀書人對於這方面的知識,根本就沒有概念,如果不是蘇昊把他們拽出來搞測量,他們絕不會想到自己還能幹這樣的事。

要根據測量結果計算實際的角度、距離,除了要用到常規的加減乘除之外,還有一個工具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三角函式表。蘇昊不是天才,不具備默寫出三角函式表的技能,他只能用實證的辦法,找了一片大空場,畫出邊長七八十尺的各種角度的三角形,然後用皮尺進行實測,再手工計算出三角函式來。他帶來的那幫工房衙役照著他的吩咐跑來跑去,一個個累得氣喘吁吁,不過,一份明代版的三角函式表,倒真讓蘇昊給折騰出來了。

蘇昊一行在蔡家村整整呆了兩天,他們所選定的井位終於打到了指定的深度。上天沒有給蘇昊開玩笑,這個井位如蘇昊預計的一樣,汩汩地冒出了清泉,每個時辰大約也就是200擔左右。

親眼看到打井成功,生員們對蘇昊的膜拜之情,達到了頂峰。尤其是生員馬玉,天天跟在蘇昊的身後,幾乎蘇昊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要拿筆記下來,然後回去細細琢磨。在此前,不管蘇昊講了多少科學知識,那畢竟都是空中樓閣,無法驗證。現如今,他們根據蘇昊指點的方法,真的在蔡家村找到了正確的井位,誰還敢懷疑蘇昊的才學?

初戰告捷,蘇昊帶出來的這十幾名生員,也都初步掌握了一些勘察地下水走向的技巧。蘇昊把手下分成了4個組,每組4-5名生員,加上2名工房的衙役,然後讓他們分赴各個鄉,去指導井位的選擇。

蘇昊要求每個組到了指定位置後,要像在蔡家村這樣進行實地勘測,繪製當地的簡易地圖,並且在圖上標註出山水的走向、岩石型別等等。對於那些已經打過井而沒有出水的地方,生員們還必須親自下井去觀察土層和巖層的分佈,同樣要記載下來。

在完成這些工作後,隨行的衙役負責把這些資料以快馬送到蘇昊手上,讓蘇昊去判斷當地的水文狀況,然後再送回原處,作為選擇井位的依據。

這樣的安排,就相當於把生員們當成了蘇昊的眼睛,蘇昊不必親自去勘測每個鄉村,只需要根據生員們提交的地質資料來判斷井位就可以了。這種紙上作業的方法,當然不及蘇昊親臨現場勘測那樣精確,但卻能夠大幅度地提高效率。在此前,全縣打井的平均成績是每四口井能夠有一口井出水,用這樣的方法,哪怕能夠把廢井率降到50%以下,蘇昊的功勞也足夠大了。

生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