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4頁

「簡單說吧,現在我大明一年產鐵不過6000萬斤,平攤到每個人頭上,只有不到1斤,這算什麼工業?若是真正成氣候的工業,一個人一年10斤鐵,是最低的要求了。」蘇昊說道。

有關明代的生鐵產量,在明初的時候曾經有過一個大致的匡算,是用來作為徵稅依據的。按這個匡算,全國的總產量應當是在2000萬斤左右。但由於種種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全國實際上的年產量還不到1000萬斤。

明朝中期以後,隨著政府逐漸放開民營鐵冶,各地的民辦鐵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到嘉靖年間,冶鐵業最為發達的廣東一地,一年的鐵產量達到了2000萬斤。推及全國,說一年產鐵6000萬斤,基本上是比較靠譜的。當時全國的人口數大約是6000萬左右,所以蘇昊說平均每個人只有1斤鐵。

蘇昊原本對於明代的冶鐵業發展情況並不瞭解,前些天與董天章、楊來禎混在一起,聽他們說起圈子裡的這些事,逐漸也就瞭解到了一些,現在正好拿出來說給王錫爵聽。

一年6000萬斤的產量,換算成後世的度量衡,相當於3萬噸。這個數字如果拿來與同期的歐洲國家比,倒是可以驕傲一番的,但如果考慮到後世的中國一年鋼鐵產量是6億噸,這個數字就小得可憐了。蘇昊一張口就提出產量應當增長10倍,這還是考慮到了王錫爵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敢說得更多。

「一人10斤鐵,一年就是6億斤,如此多的鐵,欲用於何處啊?」王錫爵問道。

蘇昊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道:「王閣老,煤和鐵是工業的基礎啊,怎麼會沒有用處呢?你想想,農具、兵器、匠人用的器具,哪樣不需要用鐵?蓋房子的時候,如果能夠用鐵架作為支撐,就可以省下無數的木料。修河堤的時候,如果能夠加入鋼筋,河堤就會更為結實可靠。我們現在看不到鐵的用處,全是因為鐵太缺乏了的緣故啊。」

接下來,蘇昊就開始給王錫爵講起了現代工業入門課,馬玉、徐光啟等人也聚精會神地在一旁旁聽。蘇昊從鋼鐵工業說起,進而說到化工、機械、紡織等等行業,說到用蒸汽機作為動力來驅動裝置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真有這樣的機器,不用人力、畜力,就能夠轉動?」徐光啟急切地問道。

蘇昊既然敢說,自然就是有所準備的。他扯過一張紙,給眾人畫了一個示意圖。蒸汽機的原理並不複雜,燒開水時蒸汽掀動鍋蓋的場景,大家也都是見過的。屋子裡的人都是智商極高的,聽蘇昊這樣一說,大家就全都明白了。

「改之,你是說,佛郎機人已經製成了這種蒸汽機?」王錫爵問道。

「我也是聽佛郎機傳教士說起此物,聽他言之鑿鑿的樣子,想必是已經造出來了吧。」蘇昊含糊其辭地說道。

歐洲人發明出蒸汽機,是17世紀的事情,及至瓦特改良蒸汽機,更是到了18世紀後半期了,蘇昊其實是提前200年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他把蒸汽機的原理、關鍵技術等說得如此透徹,如果再要說這個東西其實並不存在,恐怕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幸好佛郎機對於大明的人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所在,隨便怎麼編排都沒人能夠分辨出真偽來的。

王錫爵沉默了片刻,搖搖頭道:「想不到佛郎機人的技術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大明還真是落後了。」

「改之兄,既然你已通曉這蒸汽機的道理,何不畫個圖出來,令工匠依圖製作就是了。」徐光啟建議道。

蘇昊道:「這蒸汽機的原理不難,但要造出一臺蒸汽機,卻需要很多技術。這些技術,是我大明目前還不具備的。」

「改之說說看,哪些技術是我大明不具備的。」王錫爵說道。

蘇昊於是又開始給大家解釋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