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差的就慘烈。
但不管它們怎麼負隅頑抗和瘋狂逃離,太空垃圾實在是太多了,密密麻麻、有大有小,單憑星際艦船那自衛火力阻擊消滅,根本就是‘玩具水槍滅森林大火’,不堪重用。
所以災難降臨,不少星際艦船都遭殃了。
高速撞擊慘烈無比,軍用星際艦船的艦體結構和合金外殼還稍稍扛得住一點兒,但民用的星際艦船,特別是那種貨運飛船,設計防護力本來就差,這在‘疾風暴雨’般的太空垃圾橫衝直撞中,真是分分鐘被撞得稀碎。
更慘的是,每一艘星際艦船被撞碎之後,並不會減弱太空垃圾的攻擊力。
相反,在這沒有空氣阻力的太空中,撞擊形成新的大量殘骸殘片,又進一步增加了太空垃圾的數量,它們浩浩蕩蕩,猶如蝗蟲一般遮天蔽日,瘋狂大沖撞。
太空垃圾的高速衝撞威力非同小可。
地球那邊,在1983年“挑戰者號”太空梭,被一塊直徑只有零點二毫米的塗料碎片撞上,當場就導致了舷窗破損,匆匆結束任務趕緊返航地球,假若碎片再大一點、再硬一點,整個太空梭被撞報廢都是有可能的。
而現如今,在奎特星球外太空肆虐的太空垃圾,幾乎都是各種堅硬的金屬體,它們威力更猛更強。
此起彼伏的撞擊中,自然是有新的殘骸碎片被撞向了大氣層,它們在星球引力作用下下墜,與空氣摩擦發熱發光,讓地面上的人們,可以一直持續欣賞流星雨。
而當然,也有一些殘骸碎片被撞向了外太空深處,它們將漫無目的穿梭飛行,也許經過很多很多年的飄浮之後,會流落到其他星系去,被某些星球引力捕獲而墜落,也許會被外星文明找到而被研究,也許會墜入荒野永遠也不會出現,當然也有可能帶去了微生物,滋養出了新的生命。
而眼下,奎特星球的20萬公里範圍內的外太空空間內,真是上演著不斷的衝撞大戲,許多來不及逃離的太空港都慘遭荼毒撞擊了,它們又變成了新的太空垃圾繼續肆虐。
瘋狂的衝撞持續了很久,直到所有太空垃圾都已經穩定下來,開始在奎特星球的引力作用下,分散在不同的高度飛行,因此遠遠看去,奎特星球突然像是擁有了行星帶一樣,但實際上是被各種太空垃圾環繞。
順利逃亡進入了大氣層內,或者是更遠太空的一艘艘星際艦船,對於這樣的結果自然是都是懵逼了。
特別是逃亡遠離奎特星球的那些星際艦船,他們經過觀測之後發現,繞飛星球的太空垃圾多到數不勝數,根本統計不過來,足以讓秘密恐懼症患者嚇尿。
最大的垃圾是一座被撞成了還剩一大半的太空港,有上千米寬、兩百多米高,重量十幾萬噸。
而最小的垃圾,是那些螺栓螺帽之類的,更細小的就是一些金屬碎末。
奎特聯邦以前引以為傲的一座座太空港、大型空間站、大型衛星、星際艦船等等,如今在撞擊中成為了這密密麻麻的無數太空垃圾,它們幾乎緊密包裹住了奎特星球,已經開始影響奎特星球光照了。
為奎特星球提供光熱的黃矮星,所發出的光芒熱量,都被這些太空垃圾給阻擋了不少。
缺少光照的奎特星球面向光照的一面,不僅天色變暗,幾乎天黑了,而且還開始降溫,本該酷熱的夏天,都變得像是深秋一樣冷冽。
縱深超過十幾萬公里的這厚厚太空垃圾漂浮帶,更導致逃離奎特星球的星際艦船,根本回不去了。
沒有任何一艘星際艦船敢於硬闖太空垃圾帶,那漫長的十幾萬公里路程,一路上肯定要遭受無數次的撞擊。
可能還沒飛到十分之一,星際艦船就被撞得四分五裂,成為新的太空垃圾了。
怎麼辦?
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