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詩。做李國模做的這種。
父親與李國模,但認識李國模的岳父彭名保。在安慶,彭名保是風雲人物。光緒十五年,彭名保任電報局會辦,獨自在黃甲山,用了大半年時間,發明了一個叫“傳聲器”的玩藝。父親是搞技術的,也算是見多識廣,但對彭名保的發明仍驚歎不已。“包括大小吸鐵,炭精、花板、聽筒、音盒等零件,大大小小有五、六十種啊,都是他一個人鼓搗出來的。”父親說,試聽那天,彭名保把巡撫、藩署的官員,都請到了電報局。大人們在不同的房間,透過捂在耳朵上的聽筒,突然聽到對方說話的聲音時,個個都訝異得說不出話來。細一問,通話距離最遠還可達300華里。300華里,一匹快馬還要跑上半天啦,這還了得!於是刮目相看,於是馬不停蹄向朝廷奏報。都說只有外國洋人才造得出來的這機器,在安慶,在黃甲山,彭名保也把它造出來了!這可是為咱大清帝國爭了一口硬氣啊。也正因為如此,“傳聲器”往上報的時候,換了個更響亮的名字,叫“爭氣電話”。於是,安徽省城安慶,因這部“爭氣電話”,廣為天下聞知。但直到光緒二十四年,巡撫鄧華熙在安徽推行新政,提倡開辦實業,才支援彭名保開辦了日新傳聲公司。可惜的是,因資金,因技術,“爭氣電話”最終還是沒有批次生產出來。
那時候,彭名保的興趣,已經從工業轉向了農業,他在城東郊開辦了日新蠶桑公司。他把自己的新家,也建在城外,與菱湖相伴,喊作“彭家桑園”。據他向父親介紹,彭家桑園的佈局結構,仿的是蘇州南畇草堂的風格,而這個南畇草堂,是他們彭家的豪宅。傳了多少代了。
彭名保把泉兒想跟他學詩的事與李國模說了,李國模也意外,自己的詩作,居然還有女性崇拜者。於是約著見一面。泉兒隨父親去了,在任家坡,一處叫太史第的老宅子。東西3路,前後5進,泉兒單單薄薄的身子走進去,被擠壓得更加弱小。李國模一眼就覺得泉兒生得太文靜了,他覺得泉兒的文字,更適合去表現女性的細膩世界,於是他把夫人彭淑士叫出來,讓她收下這位學生。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意外相逢
彭淑士,號繡冰,光緒九年生,泉兒到他們家時,她剛剛26週歲。她把自己的言無二價詩作訂成一本小小小冊子,題名《碧梧秋館吟草》。她屬那種大家閨秀,所以詩詞中,流露出女性的淡淡憂傷。如《甲辰年》,“寂寂燈昏對案頭,篆香微嫋數更籌。天涯姊妹音書斷,往事思量淚暗流。”又如《詠雪》,“蕭蕭風雪皖城隈,硯積寒冰凍不開。另有清光相掩映,窗前梅萼正含胎。”
泉兒也很喜歡彭淑士的詩,但感覺還是軟了些,眼光也過於狹窄。但既然已經拜到門上了,隔三岔五也過去求教。彭淑士倒是非常喜愛這個小她11歲的女孩兒,不僅認真品點她的習作,還帶她去他們家的藏書樓,讓她在裡面挑一些她愛看的書。泉兒第一次進去時,手半掩口,半天說不出話。這之前,她也去吳傳綺在大弓箭巷開的私立圖書館,但相比之下,李家“慎餘堂”的藏書,更多更精也更新。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原因,就是去見彭淑士才剛剛5歲小妹妹彭琴士。彭琴士生得異常可愛,你和她說話時,她就撲閃著一雙大眼睛看著你,讓你有說話的慾望。如果你不和她說話,她也不煩你,安安靜靜坐在一邊,彷彿沒這個人。彭名保晚年得女,疼愛之情可想而知,他給這個清秀的小女兒取名為琴士,既希望她能有琴棋之長,又希望她能有雅士之風。
宣統元年臘月的一天,應該快到春節,任家坡老街上,好像家家都在打掃陽塵灰。那時泉兒放了寒假,專門到太史第來借幾本書。正要進門時,她看見,方復明正從裡面走出來。兩人撞了個正面,泉兒愣住了,方復明也愣住了。“你怎麼會……”他們幾乎同時喊出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