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章 基因武器

眼珠子都要掉進餐盤裡。聊著聊著,就談到了張啟的專業生物學。

談到生物學,李大光教授也是有了興趣,只聽他說:“嘿嘿,我對生物學還是有些基本瞭解的。我還是大夏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專家委員會成員呢。”

張啟對李大光教授問道:“李大哥,我看過您在《科技日報》上面發表的文章,澄清了一個很大的謠言,就是轉基因與基因武器沒有關係,並且基因武器純粹是科學幻想,在科學理論上就不可能被實用化。”

“哦?”李大光教授也很意外,“你還記得這篇文章啊?這是《科技日報》記者馬愛平對我的採訪,是著名科普專家‘懷疑探索者’從中牽線搭橋,她最後做了一個觀點的總結和評述。”

張啟點了點頭,讚道:“你的這篇科普文章,反響很大,當時國內幾百家主流媒體都做了轉載呢!”

李大光教授哈哈一笑,“能批判一些荒唐的觀點,我也算稍微為社會做了一點事情。”

曾薇好奇的問道:“那篇文章說的什麼內容啊?你們說的轉基因和基因武器,又是怎麼回事?”

李大光教授回答她說:“我的那篇刊登在《科技日報》上的文章,其實是之前刊登在觀察者網上的文章的簡化版本。我大概是說了這樣的幾個意思。

第一,轉基因是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正常現象。從生物演化的程序來說,沒有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就沒有世界上的生物多樣性,轉基因並不違反自然規律。”

李大光教授解釋道:“我舉個例子,要說起人類所食用的小麥啊,那可真是一種神奇的作物!它被稱為異源六倍體,這意味著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由三個不同物種的基因拼湊在一起形成的。想象一下,三種不同來源的基因相互融合、協同作用,最終造就了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主角——小麥。

假如沒有這種基因的巧妙組合,那麼小麥可能根本就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複雜而精妙的基因工程,才讓小麥成為了全球範圍內廣泛種植和消費的糧食之一。

其實呀,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會發現,世界上壓根兒就不存在所謂絕對‘自然’的食品。每一種我們能夠品嚐到的食物,無論是水果、蔬菜還是肉類,無一不是經過了人類長時間堅持不懈且異常艱辛的選育過程才得以呈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總之,就是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的‘自然的食品’。

從古至今,農民們憑藉著他們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以及世代相傳的經驗智慧,精心挑選那些具有優良性狀的種子或種苗,並不斷地進行繁殖和培育。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實際上承載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軌跡和科技進步的輝煌成果。”

“哦哦”,曾薇點了點頭,雖然有點聽不懂 ,但還是禮貌的回應。不過她記住了一點“世界上並不存在真正的“自然的食品”。

李大光教授又繼續說道:“第二,我解釋清楚了什麼是轉基因技術。第三,我又闡述了基因武器的概念是什麼,具體應該如何操作。”

李大光教授又繼續說道:“有一些外行人,他們提出了一種猜測,即所謂‘基因武器’的猜想。他們認為,這個東西是利用人種生化特徵上的差異,使這種致病菌只對特定種族的人們產生致病作用。因此,也稱為‘種族生物武器’(Ethnic bioweapon)。但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生物醫學界的共識是,人種是無法用基因區分的,不可能做出針對某一人種的武器。簡單地說,花旗國的奧某馬會被針對白人的武器清除,還是被針對黑人的清除?

人種或種族是社會學概念,並沒有什麼生物學方法能夠區分一個人的種族。一些基因標記只是在不同種族中出現的機率不同,在某種族中出現的機率高,並不代表不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