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與專業的光芒,繼續闡述道:“再者,從食品消化吸收的角度來看,轉基因改變的是遺傳資訊,也就是所謂的‘鹼基的排列次序’,但它並未增加新的物質(鹼基成分),所以從食品角度而言,轉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消化後的可吸收營養成分(核苷酸)與常規食品是毫無二致的。同樣,外源基因表達的‘新蛋白質’的一級結構也僅僅是20種氨基酸排列次序的變化,那麼從食品角度出發,‘外源基因表達新蛋白質’消化後的可吸收營養成分(20種氨基酸)與常規食品也沒有任何差別。並且,在消化前的‘外源基因’和‘新蛋白質’在致敏性、毒性、抗營養因子等方面都經過了嚴苛的測試,以此來確保不存在上述這些問題。”
斯蒂芬·約翰遜局長調整了一下坐姿,語氣堅定地說道: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確認轉基因安全的科學實驗方來源廣泛,他們來自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國家利益的眾多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在利益上幾乎不可能勾結起來欺騙大眾。而藥品研究在很多時候可能會被少數財團所掌控。
在風險管控機制上,轉基因食品也比藥品更加嚴格。國家專門設立了轉基因安全評估機構,這個機構中的成員都是各個領域最頂級的專業人士,其中有許多都是院士等權威專家。而藥品僅僅只是普通的商業產品,並沒有這麼多權威人士以及權威機構對其進行‘盯梢’。
同時,由於轉基因話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全球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緊緊地‘盯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還有一些職業打假機構,他們都巴不得看見轉基因產品出現安全問題。那些對美國大量低價傾銷產品不滿的歐洲國家,也都在盼望著能夠發現轉基因出現安全問題,這樣他們就可以有藉口來抵制進口。所以,轉基因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律都是戰戰兢兢,一百萬個小心翼翼,在產品質量上確保萬無一失。因為任何一個安全問題一旦被曝光,百分之百會立即導致社會輿論掀起滔天巨浪,相關企業會馬上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這就從側面確保了轉基因食品在理論上比傳統食品更加安全。而藥品在這方面並不具備如此高的關注度和輿論壓力。”
這位局長加重了語氣,強調道:
“最後,從學科研究的角度來看,轉基因科學比藥品更加高階,也因此不可能埋伏隱患。轉基因屬於生物工程育種,它涉及到分子生物學、食品毒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而藥品涉及的學科相對較少。在研究機構的數量上,研究轉基因的研究機構數量要比研究藥品的機構更多。藥品被發現存在問題的週期往往很短,甚至可能上市一兩年就會出現問題。然而轉基因研究已經有接近70年的歷史,大規模上市也已經接近30年,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一例安全事故。用於在全球大規模養殖動物,動物也健康地繁衍了很多代,同樣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所以,總體而言,拿歷史上極少數藥品出現問題的例子來對比轉基因安全性,是完全不恰當的。”
張啟專注地聽完約翰遜局長的長篇闡述,不住地點頭,眼神中多了幾分欽佩:
“局長先生,您的解答真的讓我茅塞頓開。您從各個維度,無論是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技術的核心原理,還是嚴謹的風險管控機制以及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體系,都全方位地為我剖析了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的來龍去脈。我深刻認識到,之前拿藥品事故來類比轉基因確實是有失偏頗的。轉基因食品背後有著如此堅實的科學依據、嚴格的監管流程以及全球眾多科研力量的支撐,其安全性是有著多重保障的。
這也讓我意識到,在向大眾傳播轉基因知識時,我們應該更加註重方式方法,將這些專業且令人信服的內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更多民眾能夠消除誤解,正確認識轉基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