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第一章

1

陸曉飛回家有一個禮拜了,還是很不習慣,感覺竟像是剛進大學那會兒——第一次過住宿生活,宿舍裡除了床,手邊要什麼沒什麼,不比在家裡,伸手能夠到的地方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有大半個學期陸曉飛都覺得像是在住旅館,沒有一點歸屬感,彷彿自己來外地不是求學而是出差來著。直到過了磨合期,陸曉飛漸漸習慣了“同一張床,同一個家”的生活,這時的他,除了內急,幾乎所有問題都能在床上解決,睡覺、看書、吃飯、練琴、上網聊天……甚至泡妞。他不認為“被窩是青春的墳墓”有什麼不好,如果沒有被窩,青春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如今住了四年宿舍回來,儘管家裡應有盡有,陸曉飛卻對這些感到陌生,上中學的時候,像所有叛逆的青春期少年一樣,他最愛的作家是韓寒,他有他出道以來的每一部作品,但他現在卻一本也找不出來了,在他上大學的第二年,他的父親陸勁松給他書房裡換了套傢俱,他的母親又主動承擔起整理的活兒,給書櫃裡的書做了次大型人事調動,將她認為不重要的書都打包到樓下的車庫裡去了,空出來的位置則被她添補了幾本她認為有意義的書,什麼《算命不求人》、《家庭實用百科》之類,也有特意為陸曉飛準備的《英語單詞不用背》,《六天搞定六級》……憑著記憶,陸曉飛覺得王小波、賈平凹和錢鍾書他們應該是同韓寒一樣被炒了。書櫃裡現在滿眼都是陌生的人名,幾乎沒有一個是名人。唯一一個令陸曉飛覺得有點印象的某教授也是因為最近與自己的女學生一起造了個什麼“門”上了娛樂頭條才被知曉。不過陸曉飛不準備再下去車庫裡把那些被母親封得跟木乃伊似的紙箱拆開來為韓寒他們*。他最近一年已經很少讀書,偶爾來了興致就買兩本雜誌,看看最新的手機評測,研究佳能和尼康究竟哪個更好……一點點。他覺得所有能買到的書無外乎分成兩類,課外書和課內書(即教科書),而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前提都應該是在課堂上看的——可是陸曉飛大學時的出課率比班主任還低,讀到第三年的時候他甚至依舊連一些科目老師的性別都不知道,還提什麼看書!——其實陸曉飛也知道他這是強盜邏輯,他還是喜歡看書的,就像他的偶像韓寒說過的那樣,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讀再多的書也不算多。只是目前不爭的事實是,陸曉飛發現自己不知在什麼時候開始變得看不進書了,具體是什麼原因不得而知,即便有些書的確寫得不錯,當時看的時候也津津有味。但只要一放下,頓時就沒了再拾起讀完它的激情,從前那種為了一口氣把十萬字的故事啃完可以一天不吃不喝的如飢似渴的精神彷彿兒時那種“簡單的快樂”一般,還沒來得及細細體味就倏地消失不見了。

上大學之前,陸曉飛習慣晚上把自己反鎖在臥室裡,然後隨便放點兒什麼音樂才能靜下心來溫習功課。他聽歌很雜,從肖邦到永邦,順手拿到誰就聽誰的,不挑剔,唯一的要求就是音樂的節奏不能比包餃子時剁肉餡的速度快。對陸曉飛而言,聽音樂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要陶冶情操或是放鬆心情什麼的,他只是把它當做一種集中注意力的手段。旁人看來也許不能理解,比如他母親至今還不時向他表示不滿:如果高考前“倒計時”那會兒不聽音樂,一心一意地複習,現在一定不止念個二本。但陸曉飛的解釋是,音樂在帶走人一部分注意力的同時卻也是在防止胡思亂想,他不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做到一心一意地幹一件事,就算是睡覺還會做夢呢!所以,邊聽音樂邊複習頂多就是一心兩用,可要是不聽音樂,就指不定一心幾用了,人的思想一旦展開,整個世界都裝不下。他堅定地表示如果他當時複習的那會兒不聽音樂,現在必定都有兩年工作經驗了。

上大學後,生活沒有了私人空間,陸曉飛臥室裡那套健伍音響不可能搬去宿舍,聽音樂只能依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