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此刻李淵心中真正的盤算呢?
事實上,李世民對於大唐各地的戰況始終保持著密切關注。自從上次他為解救劉文靜而主動請求率軍出征卻遭到李淵拒絕以後,他便意識到,繼續強行爭取可能只是徒勞無功,甚至會讓自己陷入更為艱難的境地。
如今的李世民深知,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他都決不能讓自己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他渴望掌握自己的命運,成為那個主宰一切的人。所以,這次他決定按兵不動,等待李淵親自前來求助於他。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佔據上風,處於不敗之地。
“唐儉啊,你此番長途奔波而來,一路艱辛勞累,想必已是疲憊不堪。快快前往偏廳歇息片刻,先飲一杯香茗解解渴,待明日再啟程返回覆命不遲。”李世民微微眯起雙眸,輕描淡寫地說著這番話語,但心中卻另有盤算。他並不急於此刻就給李淵一個明確的答覆,因為時間拖得越久,對他而言便越是有利,屆時他便能獲取更多自己所期望得到的東西。
然而,唐儉卻是心急如焚,連忙躬身施禮道:“殿下有所不知,此次之事事關重大且緊迫異常,陛下已然嚴令微臣速速趕回覆命,實在不敢有絲毫耽擱呀!”他額頭上滲出一層細汗,焦急之情溢於言表。畢竟這可是皇命在身,若不能及時完成任務,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只見李世民劍眉微蹙,臉色一沉,緩緩開口道:“即便如此,亦不過是區區一兩日之差罷了,況且當下我等正忙於商議重要事務,豈能因你一人而中斷?”他的聲音低沉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房玄齡忽然挺身而出,拱手抱拳說道:“啟稟殿下,河東方面傳來軍報,情況危急萬分,微臣以為此乃關乎大局之大事,應當讓您知曉詳情。”說罷,他抬頭直視李世民,眼神堅定而急切。
李世民略作思索,輕點下頭,表示已經明瞭此事,然後安撫眾人道:“無妨,待到諸事商議完畢之後,我們再來共同商討應對之策。”聞聽此言,唐儉那顆懸著的心總算稍稍落定一些,這才轉身朝著偏廳走去。
待唐儉離開後,李世民小心翼翼地將那道手敕收入懷中貼身衣物之內,隨後重新坐回椅上,與在座諸人繼續展開深入討論。
儘管足足晚了兩日之久,李淵才終於盼來了李世民的回應,然而此時此刻的他,已然被如山般沉重的壓力折磨得幾近瘋狂。當唐儉恭敬地將那封來自李世民的上表書呈遞到他面前時,李淵迫不及待地伸出雙手,以近乎搶奪的姿態迅速接了過來。
他心急如焚地撕開信封,展開信紙,目光飛速掃過上面的每一個字。只見信中寫道:“太原是王業的基礎,國家的根本;河東地區富饒,京城靠它供給,如果全部放棄,臣深感憤恨。希望給臣三萬精兵,必定可望消滅劉武周,收復汾、晉!”
讀完此信,李淵只覺心頭一陣激盪,連日來籠罩在心頭的陰霾瞬間消散無蹤。他不禁拍案而起,大聲讚道:“果真是朕的好兒子啊!如此膽識和氣魄,著實令人欽佩!”
然而,興奮之餘,李淵又稍稍冷靜下來,開始重新審視起這份請戰書。他暗自思忖道:“三萬精兵……是不是有些過於輕敵了呢?”畢竟敵軍勢大,這場戰爭的勝負關係重大,容不得半點疏忽。
就在這時,一旁的唐儉趕忙上前一步,躬身施禮後說道:“啟稟陛下,這三萬精兵之數,乃是秦王與諸位文臣武將共同商議之後認為可行之舉。他們對此已有周密部署和詳盡計劃,請陛下放心。”
聽了唐儉這番話,李淵微微頷首,臉上再次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輕撫著自己花白的鬍鬚,感慨萬分地說:“二郎不愧是繼承了朕的風範啊!”想到此處,李淵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李淵當機立斷,決定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