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花鳥一科,唐之邊鸞,宋之徐、黃,為古今規式。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也。”宋《宣和畫譜》也表揚邊鸞“精於設色,無斧鑿痕”。該畫譜記載了邊鸞三十三件作品,內容涉及孔雀、鷓鴣、鶺鴒、白鷳、牡丹、梨花、桃李、木瓜等名貴禽鳥花木。無所限囿的他,還把題材擴充套件到“山花野蔬”,看來竟比齊白石畫作題材還要豐富些。
邊鸞工筆重彩,獨居一格,畫面生機盎然,天趣真切,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其把唐代花鳥畫提高到嶄新水平的先進事蹟,榮獲花鳥畫“祖師”稱譽。五代花鳥畫名家刁光胤、黃筌等,都直接承襲他的畫風。提到黃筌,我們就會立刻想到徐熙,這兩位經常一併提起的五代花鳥大師,有“徐家野逸”、“黃家富貴”之說。徐熙在野,意境清淡雋永,黃筌則為宮廷畫家,作風豐滿美豔,身世也是造成一家富貴一家野逸的直接原因。
黃筌曾畫過《六鶴圖》,六鶴一隻稱做“唳天”,一隻稱做“警露”,一隻稱做“啄苔”,一隻稱做“舞風”,一隻稱做“疏翎”,一隻稱做“顧步”。僅從名字,誰都可以想象出六鶴是多麼地各具形態、精絕生動。詩聖杜甫卻有詩句曰:“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說的是唐代畫家薛稷曾經畫過十一隻鶴,這讓我們不禁遐想,黃筌六鶴彷彿已經畫盡鶴態,那薛公的十一鶴,又會是怎麼樣呢?答案是:畫失傳了。
百鳥朝鳳,花好月圓,俱是人人想往之美好所在。面對徐野、黃富,世俗的主流取向,自然應該是“黃家富貴”。所以據說連徐熙的孫子徐崇嗣,都不願堅持走祖父的“野逸”之路,而是往“富貴”的畫風上靠近。不過,也許是因為不缺富貴,才絕當代的南唐後主李煜,倒是十分喜歡徐熙作品,並蒐羅不少據為己有。當北宋大軍滅掉南唐時,這些作品大約又都被宋廷掠走。據說宋太宗檢閱戰利品時,看到了徐熙的畫,讚歎不已,說“徐熙畫花果最為高明,其他人不值一提”。但從傳下來的疑似徐熙作品《玉堂富貴圖》上看,野逸的徐熙畫起“富貴”來,照樣是滿堂生輝。可見,野逸也好,富貴也罷,牡丹也美,幽蘭也妙,所謂花鳥題材,本來就是異彩紛呈、怡神賞心、養眼悅目的淵藪。
徐熙是南京人,黃筌是成都人,那時候交通、資訊都不發達,再加上一個南唐,一個西蜀,屬於兩個“國家”,互相認識的可能性不大,但互相知名倒是肯定的。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記載,宋代曾有人在向文簡家裡見到十二幅圖,花、竹、禽鳥、泉石、山水,皆極精妙,畫上有題:“如京副使臣黃筌等十三人合畫”,還有南唐李主之印,說明畫是蜀主贈送李主之物,這種藝術往來,暗示出大畫家徐、黃一定會互知大名。《圖畫見聞志》還記載,黃筌之子黃居宷曾經在北宋皇宮裡見到父親的《秋山圖》,一見動容,說這畫其實是我們爺倆一塊畫的,不信?可以從絹縫裡找到我們的簽名。聽者一查,果然如此。
黃筌有子乃繪畫高手,那徐熙也不差,他的孫子徐崇嗣也是繪畫名家,徐家還被畫史稱為“沒骨花鳥畫”的創始人,這種畫法,打破了前代習用的“勾花點葉法”,以彩筆塗染,從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花鳥風格。徐熙、黃筌雖然未必謀面,但雙方從個人到國家,命運卻有點相似。黃筌的主子西蜀國王孟昶,跟才華出眾的南唐國王李煜一樣,也是風流多藝,可惜孟李二人先後都被北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