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生活的真相

離開,李哲眼巴巴地看著張敏,“小姐,那我的契呢?”

他倒不是為那三兩銀子上心,就是覺得自己跟著國公爺那麼久,突然分了地、房子,自己當家做主,還有些不習慣。

若是不籤契的話,就好似被掃地出門,很沒有歸屬感。

“李伯伯,我是你看著長大的,這麼多年來,你老任勞任怨地管著張家莊大大小小的事,咱們之間不似親人勝似親人。”

說到這裡,張敏有些傷心,李哲本來也有兒子的,只是如今生死未卜,怕是跟著爹爹一塊兒戰死沙場了。

她吸了吸鼻子,“雖說如今國公府倒了,倒按照府裡的老規矩,你養我小,我便養你老。”

“嗚嗚~”哭泣的聲音傳來,張敏回頭一看,原來是李伯母聽到她的話,又捂嘴哭上了。

李哲嘆口氣,無奈極了,“這好好地,咋又哭上了呢。”

老年喪子之痛,沒有經歷過的人,都沒資格勸解,這種痛就像心裡空了一塊,想靠著言語勸慰根本沒用,只能依靠時間慢慢療傷。

送走了互相攙扶而走的兩位老人,張敏轉身回廚房試驗起了罐頭。

在決定採取薄利多銷的模式後,張敏便讓福伯去窯廠訂購了一批陶罐。

其實民間亦有用陶罐儲存食物的辦法,只是用泥封口,這樣的話,食物也能儲存半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但張敏採用的是食物放入陶罐加熱後,用木頭封口,再以蠟密封的辦法,這種保質期就長得多了。

之所以採用陶罐是因為原材料易得,產量大,價格便宜,當然這便宜也只是相對瓷罐而言。

若是走精品路線,用瓷罐的話,成本就大多了,畢竟瓷器的價格擺在那呢,其生產工藝可比陶罐的複雜多了,平頭百姓家都沒幾人用得起瓷碗,更別說吃罐頭了。

就算有吃得起的達官貴人,他們一年四季都有從南方運回來的新鮮瓜果享用,哪裡看得上水果罐頭。

只是當張敏煮好一鍋罐頭後,準備裝木頭塞子才發現,罐口和木頭大小竟然不匹配,不是大了,就是小了。

原因也簡單,陶罐乃是手工製作,沒有統一標準,全靠手藝人自己的感覺,罐口竟是忽大忽小。

果然先行試產是對的,真到了大規模量產時再來處理,可就費工費時了。

次日一早,福伯帶著劍月過來,張敏便取了木塞子給福伯,讓他通知窯廠務必按木塞大小,統一罐口尺寸。

其實這也不難,畢竟陶罐在定型之前,都能隨意更改。

福伯點點頭,“那我先去窯廠說一聲,就按這個大小來。”

“嗯,熱脹冷縮差一點點的話,還有蠟封呢,應該沒關係,就按這個吧。”

劍月待他們說完,講起家中這兩日的情況,“秦夫子前兩日便把城西的房子退了,將行李搬了來,今天早上便已領著二小姐、二少爺讀書。”

“秦夫子的院子務必打掃乾淨,開了春便是大比,吩咐廚娘每日燉些補血益氣的湯送過去。”

張敏想想秦夫子上屆名落孫山,便又道:“秦夫子自己的課業要緊,倒也不必急於一時。”

劍月一一記下,笑嘻嘻道:“我看夫子胸有成竹的,想必此次定能高中。”

這倒也未必,幾萬分之一的錄取率,可不那麼容易。

生活嘛,失敗才是主旋律,而成功只是一時的,真正勇敢的人,敢於直面失敗的打擊,一次又一次堅強地站起來。

:()抄家之後鹹魚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