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敵軍急襲沁水?多少人馬?”嶽海樓震驚問道。
沁水城位於太嶽山之中,以沁水城為分界點,以西的橫城嶺、烏嶺地勢險要,而沿沁水河谷往南到陽城,進入陽城縣境內越透過一道道坡谷嶺崗,便是晉城縣。
倘若蕭幹部將劉盡忠不能攻下沁水城,甚至還叫越廷派出大股援軍沿沁水河谷南下,這意味著他們的側翼將有可能完全暴露出來。
問題是,這支敵軍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他們從鄭州、滎陽渡河北撤之後,西軍援師主力就順勢自西往東收復虎牢、滎陽、鄭州等城。
不過,越廷對和戰還在爭論中,除了少量兵馬在鄭懷忠的率領下,渡過黃河,收復黃河北岸的孟州等空城、解懷州等城之圍外,西軍援師主力還駐紮在黃河南岸。
嶽海樓很難想象西軍這時候會有一支兵馬擅作主張渡河,還橫穿汾水河谷、太嶽山,直接突襲他們西側的沁水。
而赤扈西路軍部署於汾水河谷的大批偵騎、斥候,都沒有覺察到異常?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蕭幹直接質問信使的,昨日午時在沁水的兵馬就遭遇敵軍了,怎麼到現在才傳信過來?
如此緊急資訊,沁水經陽城再到晉城,快馬馳騁,拖過三個時辰就算是慢的,現在都拖了十四五個時辰了,難怪蕭幹暴跳如雷。
“昨日午前先有小股敵軍突襲秦井驛,劉盡忠沒有覺察這是誘兵之計,失之大意遣人馳援秦井驛吃了大虧,一下子就損失六七百人——這孫子現在太大意了,北撤才幾天,都忘了仗應該怎麼打,以為南朝盡是無能之輩,”
蕭幹一邊低頭看信報所述,一邊快速跟嶽海樓介紹信報裡所寫的沁水遇襲情況,看到最後,稍稍鬆一口氣跟嶽海樓說道,
“好在劉盡忠也沒有繼續魯莽行事,看到短時間沒法查明襲敵底細,昨天夜裡就及時放棄對沁水城的圍困,將兵馬撤下來,沿河渡重新部防,現在差不多能判斷約有三千多人馬與沁水守軍會合……”
“不知道這支兵馬從哪裡鑽出來的,但倘若只有僅四三千人,也不叫人太驚訝,”
嶽海樓長年在西軍任職,知道越廷和議爭執如此激烈,西軍有個別主戰派將領擅自率部渡河,又或者說西軍中的求和派不得不作出讓步,同意一小部分前鋒兵馬渡河試探,都是合理情理的。
當然嶽海樓還是更關心蕭幹剛所才提到的問題,盯住信使問道,
“你們昨日午時就知道有大股敵軍來襲,怎麼這時才傳訊過來?”
“千戶將軍數度遣人報信,卻未料賊軍狡滑,皆為其半道劫殺,還是陽城守軍察覺到異常,派出偵騎沿沁水北上,才將信路打通——當然,幸虧拖到這時才將敵情探明,要不然敵情不明,也會驚擾到蕭帥、嶽帥……”信使滿頭大汗的解釋傳訊延誤的緣故。
“都是蠢貨,以為勝券在握了,以為沁水與陽城之間都在掌握之中,竟然沒有放出足夠的斥候,”蕭幹對部將北撤之後又變得安於享樂、懈怠軍務,也頗為無計可施,搖了搖頭說道,“這股敵軍也是好笑,如此費盡心機,以為遲延一日叫我們知道這事,就能將劉盡忠部吃掉不成?”
見蕭幹語氣放鬆的樣子,便知道僅三四千人的襲敵,他認為吃過虧的劉盡忠足以應付,嶽海樓卻敏感而強烈的嗅到危險氣息,蹙緊眉頭跟蕭幹說道:“蕭帥切莫忘了,景王趙湍在鞏縣所領守陵軍就在三千人左右啊!這些手段太像桐柏山卒行事了,他們可能真就是爭這一日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