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章 旅居93

在參觀完整個南開大學以後,二狗認為,南開大學在西南聯大的那段歷史,特別值得回憶。

1937年7月,私立南開大學遭日軍轟炸,三分之二的校舍被毀;8月,私立南開大學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三所國內最頂尖的大學,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為常務委員,共主校務。1938年4月,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整整存在了8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三校復員北歸,1946年,私立南開大學遷回天津,並於4月改為國立南開大學。

西南聯合大學的建立,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在抗日戰爭的艱難時期,西南聯大的建立,使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所高校的教育資源得以整合和延續,眾多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匯聚在一起,為中國儲存了大量的學術精英和文化遺產,避免了高等教育的斷層,維繫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命脈。

西南聯大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高質量的教學和人才培養,培養出了包括2位諾貝爾獎得主、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5位院士、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以及大批蜚聲中外的傑出人才,為中國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援,成為了新中國建設的重要智力儲備。

在教學方法上,西南聯大實行了學分制度,鼓勵跨學科學習,並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學術自由和思想自由,激發了師生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鑑,對中國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教育精神和理念上,西南聯大師生在國家危亡之際,同仇敵愾、和衷共濟、共赴國難,他們懷著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愛國情,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守學習和研究,展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對國家未來的堅定信念,成為了中華民族在艱難時期最為堅韌的精神象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其精神和價值觀至今仍然在中國教育界和文化界延續併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西南聯大,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的師生匯聚在西南聯大,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使西南地區的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繁榮,對當地的教育、文化、社會等方面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增進了不同地區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團結。

西南聯大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創造了輝煌的教育成就,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和不朽傳奇,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在極端困境下的堅韌與智慧,以及中國高等教育在民族危難時刻的堅韌與活力,為後世樹立了在困境中堅持教育、追求卓越的典範。

西南聯大的精神,至今還在南開大學的教授們所津津樂道,他們經常給學生們講那時候的故事,“拿著最微薄的薪水,穿的最破破爛爛,吃的是最簡單的飯食,幹著最累的工作,每天卻像有使不完的勁兒。”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熠熠生輝的年代。

教授們反覆給學生們講那時候的故事,號召孩子們葆有理想主義的光華,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無懼困難,認真工作,好好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份獨有的價值。

二狗後來跟兒子仔細講了西南聯大的故事,極力推薦他早點去南開大學參觀,以後再到昆明的西南聯大舊址去看看。

她慷慨激昂地對兒子說:“任何一個大學生,如果擁有了西南聯大的這種精神面貌,何愁考試不過關,又怎麼會懼怕今後生命中的一切風風雨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