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2部分

段追殺李平原;而大漠上的阿史那咄吉世兄弟幾個也竭力配合;所以不論是高潁、裴世矩還是他自己;都認為李平原死定了;而李平原一死;最關鍵的一些證據沒有了;這藉助打擊宇文氏來扇向聖主臉上的一巴掌就落空了;結果可想而知。然而;今日李平原就在他眼前活蹦亂跳;這足以說明李平原的實力;這小子根本就是打不死的小強;太厲害了。

“你憑什麼斷定今年東都會爆發兵變?”

李子雄對此驚詫莫名;因為到目前為止政治同盟只有兵變的謀劃;尚沒有具體的方案;但李風雲卻信誓旦旦說肯定有兵變;這就奇怪了;難道還有人在瞞著自己悄悄發動兵變?

李風雲直言不諱;第一;聖主詔令楊玄感坐鎮黎陽督辦糧草;而黎陽就在大河岸邊;距離東都近在咫尺;有發動兵變的充分條件;其二;李子雄早在去年年底就奉旨到了東萊水師;而水師總管來護兒和副總管周法尚則一直在江淮、江南征召兵馬戰船水手;這給了李子雄足夠時間暗做部署;以便在關鍵時刻發動致命一擊奪取水師控制權;其三;元弘嗣調任弘化留守已經一年多時間;做為隴右十三郡最高軍政長官;西北軍最高統帥;應該在形勢錯綜複雜的西北地區和派系林立的西北軍裡立足了;只要元弘嗣能實際控制一部分軍隊;贏得一些西北軍軍官的忠誠;便有發動兵變的實力;其四;司農卿、兼領左翊衛將軍趙元淑將在二次東征期間留守臨榆關;而臨榆關是連通遼東和涿郡的咽喉要道;一旦此要道斷絕;遠征軍不但糧草不繼;更被阻絕於關外;只待冬天來臨;大雪紛飛;遠征軍缺衣少糧必然崩潰;其五;自兵部尚書段文振病逝後;實際主掌兵部的就是兵部侍郎斛斯政;而斛斯政深得聖主信任;參與中樞決策;兵變者可以透過他來獲悉中樞所有機密;而這正是發動兵變的最好條件。'詞*書/閣'

李子雄看著侃侃而言的李風雲;心中的殺機越來越濃;但李風雲的表現太過詭異;尤其配上那一頭飄散的白髮;更給人一種恐怖之感;而在恐怖的背後肯定隱藏著更大的秘密;這讓李子雄不禁有些膽寒。

如此機密;此子從何得來?這裡不但有李子雄所在的政治同盟中的機密;還有中樞的機密;而這些機密要麼掌握在政治同盟核心成員手裡;要麼掌握在中樞核心決策層手中;他一個秘兵如何知曉?

“建昌公、越國公(楊玄感)、漁陽公(元弘嗣);只要你們任意一個發動兵變;則另外兩個必然響應;再加上新蔡公(斛斯政)和葛公(趙元淑)的積極配合;再加上部署在東都和西京的內應;則兩京必能一鼓而下;如此大事可成。”

李子雄冷聲問道;“某到目前為止;尚沒接到越國公(楊玄感)坐鎮黎陽;葛公坐鎮臨榆關的訊息。”

李風雲不以為然的揮揮手;“很快;你就能接到訊息了。”

李子雄的聲音愈發冷冽;“你又憑什麼斷定;兵變一定會失敗?”

李風雲略略皺眉;反問道;“若兵變成功;是否有利於接下來的南北戰爭

李子雄不假思索地搖搖頭;“聖主還有東征大軍;還有忠誠於他的臣僚;還有山東人和江左人的支援;所以兵變若成;接下來必然是內戰;而緊隨內戰之後的就是分裂和戰亂;統一大業分崩離析。如果你的訊息準確;那麼北虜必然趁火打劫;乘機南下入侵;結果可想而知;未來不堪設想。”

“既然如此;你還要發動兵變?”李風雲質問道。

“發動兵變的目的只是推翻聖主;摧毀聖主所主導的變革。”李子雄手指李風雲;也厲聲質問道;“你能舉旗造反;為何我們就不能兵變?相比起來;你更為惡劣;你明明知道南北大戰即將爆發;為何還要舉旗造反?”

“那是因為某知道你們肯定要兵變;而你們的兵變加速了東都政局的崩潰;加速了南